(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薇)5月21日,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著名導演田沁鑫作為「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第三季大師課主講嘉賓亮相深圳,在深圳大劇院音樂廳圍繞「中國式演劇觀漫談」主題開講,悉心講解中國式演劇觀的歷史演變與豐富內涵,並特別指出「青年導演的銳氣,正是舞台藝術未來的光」。據悉,本季「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是該國家級戲劇人才培養品牌首次與深圳深度合作,以「傳統文化現代化」與「深圳現實題材」雙線並行,為特區文化注入新活力,實現國家級戲劇資源與深圳創新土壤的雙向賦能。

當下,深圳正在推進「文旅深度融合」,戲劇作為流動的城市文化名片,在田沁鑫看來,青年導演要讓戲劇作品既扎根本土煙火氣,又具備國際化表達的關鍵,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時也向在場觀眾闡釋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與時代價值。
田沁鑫介紹道,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本屆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第三季展演來到深圳,正是5年來深圳在積極推動文旅融合方面交出的滿意的答卷。據悉,此次深圳展演通過四部聚焦深圳本土題材的原創劇目——《東門!東門》《破空》《又一道光芒》《布吉出租屋》及往季口碑佳作《薊州疑雲》,展現深圳經濟特區45年的奮鬥歷程與文化氣質。不僅好戲連台,5場「明星大師課」系列活動也同步啟動,讓深圳人共享戲劇藝術魅力。這些着眼於深圳現實題材的新銳力作,會為深圳這座璀璨的經濟、科技之城增添文化色彩和藝術之光。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中華文化傳播力影響力
談及中國式演劇觀的思想基礎,田沁鑫說到,詩歌大國的浪漫主義氣質決定了中國戲劇講究「大團圓」結局,推崇明德與義理,向善與向美。她一一舉出《鍘美案》《打龍袍》《紅鬃烈馬》《四郎探母》為例子總結到,這些悲歡離合、倫理道德故事,深切凝聚了中國的民族精神奠定了中國式演劇觀的思想基礎。

田沁鑫介紹道,中國戲劇最重要的基礎是中國的文學。「中國是個感性的詩歌大國,從《詩經》開始,走過了漫長的歷史流程。」她在現場吟誦了李白的《早發白帝城》,解說到,從天上、地上到兩岸、遠處,四句詩句就做到了以景寄情,「我們文化自信提了那麼多年,因為沒有理由不自信。」她笑稱自己是中華民族的孝子賢孫,引得了現場的陣陣掌聲。
「要增強中華文化傳播力影響力。」田沁鑫指出,首先,要堅持守正創新,守傳統文化之正,創時代表達之新。其二,是必須自信於漢字的語言之美,意境之美,音韻之美,敢於用漢語去說話,去交流,讓外國人看字幕欣賞中國頂級藝術產品。其三,是注重「藝術+科技」相結合,領跑世界,創造震撼世界的頂級藝術作品和文化產品,讓世界人民感受來自五千年文明的中華藝術魅力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先進水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