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凰衛視常務副行政總裁兼總編輯孫玉勝曾任亞廣聯(ABU)副主席,其名字與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焦點訪談》《實話實說》等著名欄目緊密相連,影響廣泛。他在接受專訪時表示,「香港需要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新聞頻道存在。」他指出,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香港市民在關心本地新聞的同時,對有品質的國際事件播報應該存在旺盛需求。鳳凰衛視擁有布局世界各地,特別是重點和熱點地區的63個記者站,全球新聞報道網很完整,基本可以做到「大事發生看鳳凰,鳳凰記者在現場。這既是我們的理念,更是我們的追求」。●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征遠、沐晚
「以新聞為本」的理念,也貫穿於他對鳳凰衛視的全面改版過程中。孫玉勝提到,2022年元旦,鳳凰衛視對中文台、資訊台等頻道進行了開播以來最大規模改版並獲得巨大成功,收視率比改版前提升45.2%。他表示,在落地免費電視頻道播出前的策劃階段,團隊也曾考慮過通過增加電視劇、綜藝節目的比例,打造一個綜合台,以吸引收視。但他很快意識到,香港本地類似頻道已有很多,這樣選擇反而會失掉鳳凰衛視的特色和優勢。
孫玉勝從差異化競爭的角度出發,決定將鳳凰衛視香港台打造為一個「準新聞頻道」,除新聞報道、時事評論節目外,還有從中文台移植過來的一些文化類欄目,如《皇牌大放送》《我們和牠們》等等。他舉例,在前不久剛剛結束的中美貿易談判報道中,鳳凰衛視香港台亦通過記者在現場的觀察,第一時間報道了一手信息。談判第一天,美國有媒體報道說,中方提前退場,雙方談崩了,但鳳凰衛視記者報道說雙方吃午餐暫時離開會場,下午接着談,從接着談這個安排看,雙方上午談的效果應該不錯。「重大新聞現場,有記者與沒記者,報道效果完全不一樣。」孫玉勝深有感慨地說。過去一年來,數據反饋也印證了孫玉勝的選擇。目前鳳凰衛視香港台的30多檔專欄節目中,國內國際時事類節目和專欄在整體收視上一直都佔主要份額。
遇有國內外重大新聞,香港台都會打破正常編排開窗口直播,第一時間為香港觀眾持續提供重要資訊報道和分析評論,這也是鳳凰衛視最具特色的看點。5月9日俄羅斯紅場大閱兵,香港台還嘗試了粵語直播報道——在普京以俄語致辭時,配以粵語同聲傳譯。
孫玉勝說,這在香港是比較少見的。他表示,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英語口譯人才充足,但是其他小語種同傳人才缺乏,而這正是鳳凰衛視的強項。這類同傳報道不僅滿足受眾需求,同時也成為本地其他媒體直播的重要參考。
冀發掘時事名嘴 設粵語評論節目
此外,孫玉勝還計劃在香港及周邊的粵語區,發掘時事名嘴,打造粵語新形態時事評論節目。孫玉勝坦言,隨着新媒體發展,「名嘴網紅談時事話題」已成為大趨勢,但在香港似乎仍不多見,他希望此類節目可以成為鳳凰衛視香港台本地化、更好為粵語受眾服務的重要突破口。
「現在AI(人工智能)可以將各種語言秒變文字,我們應該將這個功能用好,」孫玉勝強調,「本媒體不提倡AI寫稿,因為有太多的細節需要核實。」然而AI作為一種技術工具,可以用來搜集背景資料,整理文字草稿,提煉長稿要點等等,但若直接用AI寫稿應予注明。他同時對新聞媒體使用虛擬主播不以為然,「這涉及新聞的真實性原則。人工智能不是形狀愈像人愈好,就像眼下火熱的人形機器人一樣。」孫玉勝如是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