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文平理
中方在日內瓦關稅談判中取得的階段性勝利再次向國際社會證明中國底氣和維護自由貿易、推動多邊合作的決心,增強國際社會對抗單邊霸權和貿易保護主義的信心。彭博社5月18日分析文章指出,中國的範例引發各國反思,認為應該效仿中國在對美談判時採取更加強硬的態度。此分析一出,美方「坐不住了」,美國財長貝森特隨即放話:「在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時缺乏『善意』的國家,美方將會恢復徵收『對等關稅』。」並警告各國在90天的暫停期內盡快達成貿易協議。
日前,歐盟發布公告表示,如果正在進行的歐美貿易談判無果而終,美國加徵的關稅未能撤銷,歐盟將對總值950億歐元的美國輸歐產品加征報復性關稅。GeoMacro首席策略師帕皮奇(Marko Papic)說:「很多國家可能會效法中國,認為和特朗普談判的正確方向是堅定立場、保持冷靜,迫使他屈服。」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前世界銀行中國主任霍夫曼(Bert Hofman)提醒,只有經濟實力雄厚且對與美國貿易依賴有限的國家才可能效仿中國的強硬:「對大多數國家來說,(像中國一樣)對美國採取強硬立場的風險相當大」。
中國硬剛美國的底氣,來自於「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實力基礎。中國擁有當今世界最完整的產業結構和發達的工業體系,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因此,中國在關稅博弈中已經掌握核心的談判與反制資本。此外,自從2018年特朗普首個任期內悍然發動貿易戰之後,中國便深刻認識到美國政府的虎視眈眈和反復無常,從未放鬆過警惕;7年來,中國一直在政策制定、產業升級、科技創新、國際合作等各個方面有針對性地儲備反制工具,政策工具箱准備充分且不斷優化,使中方在博弈中始終掌握主動權。
此次國際社會對中國在關稅戰中的堅定立場和有力應對給予高度讚揚,各國紛紛效仿中國對美強硬的態度,是國際社會擺脫美國單邊主義束縛、追求公平正義的良性開端。
各國開始打破對美國的「傳統強權思維定式」,不再盲目跟從或屈從於美國所營造的強勢氛圍,而是以獨立自主的視角重新審視國際格局,積極尋求多元化的國際合作路徑,認識到在一個健康、穩定的多邊主義國際體系中,「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單上」的零和博弈思維是可以被顛覆的。各國應該通過平等協商、互利共贏的方式共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完善。
當然,國際關係複雜多變,各國面臨的具體情況也不盡相同。但究其根本,此次關稅戰讓國際社會打破了以往美西方塑造的「信息繭房」,看到了一個真實立體、堅韌自信且勇於擔當的中國。中國在處理國際事務、對美關係及應對國際經貿摩擦中的一系列舉措,都基於國際規則和道義依據,站在國際正義和歷史正確的一邊,既堅定不移地維護自身利益,也積極回應全球關切,展現了大國擔當。「行得端、坐得正」,這是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從容不迫、有理有力有節的底氣,也是中國贏得國際社會尊重和支持的關鍵所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