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隱專員公署提醒市民慎防假冒鄰居的新式騙案。私隱專員公署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私隱專員公署)表示,留意到近日出現新式詐騙手法,全港有不同屋苑住戶收到聲稱是鄰居的短訊,以投訴漏水或噪音問題作借口打開話題,要求事主以即時通訊軟件聯絡,惟經向屋苑物業管理處查證後,確認為詐騙。私隱專員公署指由今年3月起,一共接獲4宗相關查詢及2宗投訴,分涉九龍及新界區不同屋苑,呼籲市民提高警覺。

私隱專員公署表示,據了解,騙徒會自稱是事主的鄰居,先透過短訊投訴漏水或噪音問題,誘使事主回覆或要求以即時通訊軟件聯絡,聲稱就相關問題作進一步商討。一旦展開對話,騙徒會假扮有意發展網上情緣等各種手法,以取得事主的信任,從而騙取金錢或個人資料,又或誘使事主點擊不明連結,令事主誤入偽冒網站,藉此套取個人資料。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提醒市民慎防騙徒新式詐騙手法,尤其是假冒鄰居發出的詐騙短訊,切勿輕易透露個人資料,市民若接獲懷疑詐騙短訊或來電,可先聯絡屋苑的物業管理處查詢或求證,或是向私隱專員公署作出查詢或投訴。

私隱專員公署提出五點防騙貼士建議:

1.提供個人資料前應「停一停、諗一諗」,切勿隨意向他人披露個人資料,切勿隨意點擊或掃瞄可疑的超連結及二維碼,亦不要登入任何可疑網站;

2.要核實發送短訊人士的身份;

3.不時查看網上銀行個人帳戶,留意帳戶及個人電郵有沒有不尋常的登入記錄;

4.不時更換網上銀行的密碼,並啟用帳戶登入雙重認證功能(如有相關功能),切勿向任何人透露帳戶密碼;

5.留意防騙資訊,加強防騙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