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喬輝)5月19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人工影響天氣與氣象災害防禦指揮部辦公室獲悉,今年,內蒙古將進一步加強氣象預警與災害響應聯動和氣象服務,積極做好洪澇、乾旱等防範應對工作,初步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體系。  

這是烏蘭察布輝騰錫勒草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資料圖)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建立了「全域統籌、財政保障」的人工影響天氣聯合增雨快速響應機制。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體系形成了10架飛機、256部火箭、103部煙爐、441門高炮的作業裝備規模。去年以來,氣象、部隊、民航、機場等多部門聯合召開空域協調會議,發揮地域優勢,保障全年度和跨行政區域開展作業。去年增雨影響區面積85.78萬平方公里,增加降水27.6億噸,防雹保護區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工影響天氣在增雨抗旱、水源涵養、防雹減損以及森林草原火災撲救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