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香港文匯報記者葛沖及新華社報道)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全球總需求不足,市場成為稀缺資源。美中兩個大國的表現卻截然相反。一個為了一己之私,在全球揮起關稅大棒,大搞單邊霸凌、貿易保護主義,築起「小院高牆」;另一個,從擴大免簽國家範圍,到給予所有已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再到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超大規模市場開放的廣度與深度持續拓展。專家指出,中國以合作為世界賦能,以開放為各國提供更廣闊空間,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14億人口市場始終敞開
超14億人口、超4億中等收入群體、超1.3萬美元人均GDP、超47萬億元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經過四十多年改革開放的高速發展,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已成為全球超大規模市場。意大利中國商業發展論壇主席卡爾迪洛日前向媒體感嘆,中國市場很大、消費者眾多、貿易量交易量很大、市場效率很高,在網上銷售的產品幾乎可以觸達所有消費者, 「中國對外資最大的吸引力是市場」。
去年進口規模創歷史新高
去年,中國進口總額為18.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進口規模創歷史新高,連續16年穩居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今年一季度,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2,603家,同比增長4.3%。
面對「脫鈎斷鏈」「去風險化」等逆全球化思潮,中國開放的大門沒有關上,反而越開越大。中國一直堅持向世界敞開自己超大規模市場,以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而一串串亮眼的數據,彰顯出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與各方共享廣闊發展機遇的大國擔當。
去年11月1日,新版全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正式施行,限制措施由31條壓減至29條,製造業領域限制措施實現「清零」。去年12月1日,中國給予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今年4月,《關於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意見》、《關於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相繼出爐。
今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時指出,中國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利用外資的政策沒有變也不會變。今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京會見來訪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時稱,中國14億多人口的消費升級需求和產業轉型潛力,將為世界經濟提供強勁動力。近日,習近平主席覆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時表示,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中國發展為他國帶來機會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向香港文匯報指出,中國市場不僅大,而且還是成長型的市場,同時又是開放的市場,對於世界各國來說就意味着機會。所以中國越是發展,其他國家越是從中受益。「中國的發展不像某些國家那樣搞以鄰為壑、零和博弈,中國是互利共贏,因此其他國家對中國的發展不擔心,反而期待中國的發展,因為中國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多機會。」
反制貿易霸凌作表率
歷經兩個來月的緊張升級對峙後,中美關稅戰日前終於達成階段性突破。中美近日在瑞士通過平等對話達成重要共識,邁出解決分歧的重要一步。中美相互取消91%的關稅、相互暫停加徵24%的關稅90天。外界普遍認為,中國面對美國單邊主義的極限施壓,堅持平等對話、依法反制,既堅定維護國家主權與發展利益,又為捍衛多邊貿易體制作出了表率,成功彰顯了大國擔當。

精準反制迫美方回談判桌
過去兩個多月裏,特朗普政府以所謂芬太尼問題和「對等關稅」等為由,對華輸美商品多次加徵關稅,累計高達145%。面對美方發起的貿易霸凌,中方對美關稅提升至125%,但中國始終堅持以國際法為準繩、以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為武器,採取精準適度的反制措施,為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作出重要貢獻。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向香港文匯報記者指出,中國通過「關稅反制+規則博弈+戰略威懾」的組合拳,迫使美國回到談判桌,為全球應對單邊貿易霸凌提供了範本。
「中國的反制措施精準打擊了美國的薄弱環節。例如,針對美國農業州(如愛荷華州、密蘇里州)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中方對大豆、玉米等農產品加徵關稅,直接影響共和黨票倉。沃爾瑪警告稱,若關稅持續,59%的搖擺州選民可能因物價飆升轉向反對特朗普;美國農業利益集團發起大規模游說,最終推動白宮重新評估關稅政策。」
提供「對話而非對抗」方案
中國在反制過程中始終高舉WTO大旗,通過法律手段揭露美國的違規行為。當地時間4月8日,面對濫施所謂「對等關稅」,中國就美國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嚴重損害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正當合法權益,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爭端申訴。
王勇指出,中美臨時關稅協議的達成,是「以鬥爭求合作」的成功典範,是全球貿易秩序重建的關鍵一步。中國通過堅持WTO規則、實施精準反制、築牢戰略底線,既維護了自身利益,也為世界提供了「對話而非對抗」的解決方案。
「中國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致力於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時強調,多邊主義是解決世界面臨困難挑戰的必然選擇,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助力全球南方現代化
面對地緣政治和陣營對抗暗流湧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流滋長,中國選擇勇敢擔當。中國領導人出訪東南亞三國,推動與周邊國家發展戰略對接、互聯互通升級、貿易投資互惠。中國同拉美攜手啟動「五大工程」,共謀發展振興,共建中拉命運共同體。
同周邊國家共享發展機遇
美國悍然在全球發動關稅戰,東南亞國家首當其衝。4月14日至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對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三國進行國事訪問,推動達成上百項合作成果。訪問期間,中越紅河界河公路大橋開工建設,越南引進中國商飛C909客機,馬來西亞通訊運營商同中國公司簽署5G建設合作協議,中柬簽署加強產供鏈合作的協議。
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強調,面對保護主義抬頭,中國經濟迎難而上,將繼續成為世界經濟重要引擎。中國將推進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同各國特別是周邊國家共享發展機遇。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始終向周邊國家敞開,歡迎更多東盟國家優質產品對華出口。
美國掀起的貿易戰破壞國際貿易體系,衝擊全球經濟穩定,損害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正當利益。5月13日,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在京舉行。同為全球南方重要成員的中拉雙方,達成三年合作項目超過100項。中方還宣布啟動團結、發展、文明、和平、民心「五大工程」,推出20項支持拉美發展的舉措。
近年來,中國相繼提出全球發展、安全、文明「三大全球倡議」,系統構建了涵蓋理念引領、資金支持、項目落地的全球公共產品供給體系,為助力南方發展、解決全球問題提供了新模式、新方向。
發展中國家借鑒中國經驗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王義桅向香港文匯報指出,中國的成功發展激勵了更多的發展中國家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現代化道路,發展中國家紛紛學習借鑒中國成功經驗。同時,中國發展起來後不忘發展中國家,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全球三大倡議以及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為廣大南方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同時,中國還在聯合國等多邊機制中為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作出積極貢獻。

共建「一帶一路」惠及友邦
5月14日,中國與哥倫比亞簽署關於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合作規劃,並宣布簽署經濟發展領域交流合作文件。哥倫比亞礦業與能源部長埃德溫·帕爾馬表示,在美國政府對包括哥倫比亞在內的許多國家加徵關稅的背景下,需要通過加強多邊合作予以對沖,此次哥中兩國鄭重簽署協議,以尋求新的經濟合作的可能性與空間。
朋友圈擴至逾150個國家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委員姆溫查看來,作為當今極具效力的全球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倡議凝聚起150餘個國家、30餘個國際組織的合力,是一種歷史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包含了52個非洲國家以及非洲聯盟,他們都非常認同該倡議傳遞的精神與願景。」姆溫查表示,在擔任非盟委員會副主席期間,自己對非洲大陸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厚聯結深有體會。「2024年,中非之間的貿易額已接近3,000億美元。」
經貿合作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注入強勁發展動能。2024年,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佔中國進出口的比重首次超過50%。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者,中國不僅為中小型經濟體注入發展動能,更以自身實踐為世界提供啟示。當前,中國在維護全球秩序的同時妥善處理各方關切,這種建設性態度將給世界帶來利好消息。」巴基斯坦前總理卡卡爾說。
世界正大步邁向數字化與人工智能時代。卡卡爾表示,掌握新興技術非常重要。中國不僅通過技術革新造福本國人民,還通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等實踐惠及友邦夥伴。
中國科創為世界提供動力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認為,中國持續推動科技創新,突破型科創企業不斷在全球「亮相」,為世界提供了技術進步的強大動力。
世界銀行前常務副行長馮慧蘭說,今年以來,以深度求索(DeepSeek)為代表的科創企業吸引世界目光。盼望更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學生來華學習深造,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汲取經驗,未來回國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建設。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我們正共同朝着光明方向前進。中國的發展將使所有人受益——這是我們所清晰接收到的信號,也是我們始終堅信的事。」卡卡爾說。

相關閱讀:
反擊關稅霸凌丨關稅戰或倒逼中歐優化多邊貿易體系 諾獎得主:推動多邊合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