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林業局等共同主辦的「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屆公眾科學日廣州分院主會場活動」今天(17日)在廣東廣雅中學開幕。活動以「以科學之問啟未來新程」為主題,通過前沿科技展示與互動體驗,激發公眾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學探索熱情。期間,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集中展示科考船模型、翼身融合無人機、水下機器人等一系列尖端科技成果,學生可近距離參與科學實驗並與科學家交流。
展現能源、生態、海洋、古生物等領域創新成果

主辦方表示,本屆活動以「科學之問」為引,通過前沿科技展示、學術交流與互動體驗,展現中國科學院在能源、生態、海洋、古生物等領域的創新成果。活動特別融入「城園融合」理念,將華南國家植物園的生態資源與廣雅中學的百年文化底蘊相結合,打造兼具科學深度與人文溫度的科普盛宴。期間,「科創英才班科學導師」獲頒聘書,推動校所合作與人才培養。
在活動現場,「國之重器」震撼亮相。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集中展示了12家院所的尖端科技成果,包括科考船模型、翼身融合無人機、水下機器人等,公眾可近距離參與科學實驗並與科學家交流。同時,多位跨領域專家帶來前沿主題報告。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的蔡國田解析能源發展與「雙碳」目標;來自廣州市林科院的熊詠梅揭秘榕樹與榕小蜂的共生奧秘;來自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的張樂揭開月壤的神秘面紗;來自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的霍雨佳展示水下機器人的海洋探索能力。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科學教育高地」

本屆活動還特設三大主題科普展區,以藝術與科學交融的形式展現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就。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帶來「青山同脈 萬物共知」國家植物園聯合科普展;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琥珀特展則展出逾500枚全球珍稀琥珀標本,包括封存遠古昆蟲、植物及微生物的「時光膠囊」。
華南國家植物園的「芳華永恒——珍奇植物科普展」通過45幅植物科學畫與科學期刊封面,聚焦報春苣苔、杜鵑紅山茶等瀕危物種,以藝術化手法展現植物科學研究的嚴謹與詩意。現場還同步開展自然寫生、植物拓印等親子體驗活動,吸引眾多家庭沉浸式探索自然奧秘。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表示,通過「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持續推動優質科普資源下沉,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科學教育高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