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6日,國家文物局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接收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返還的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佔》。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佔》重歸故里,見證國家強盛、民族復興。

子彈庫帛書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饒權在視頻致辭中指出,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向中方返還帛書《五行令》《攻守佔》,彰顯了其在文化遺產保護合作中恪守博物館倫理的努力,是中國主導制定的《青島建議書》以對話與合作推動歷史上流失文物保護與返還理念的成功實踐。帛書回歸後,將在文物原生環境中,得到更加全面、更為系統的保護和研究,讓文物的價值得到更加準確、完整的理解和闡釋。期待通過此次返還帶動更多流失文物回歸,並以文物合作為紐帶,共同守護全球文明發展成果,推動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更加深厚持久的人文力量。

子彈庫帛書1942年出土於長沙子彈庫楚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戰國帛書,也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帛書和首個典籍意義上的古書,對於中國古文字、古文獻研究以及學術史、思想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子彈庫帛書分三卷,此次回歸的《五行令》和《攻守佔》為子彈庫帛書第二卷、第三卷,內容分別是四時十二月的宜忌、攻城守城的宜忌。

《攻守佔》文字

子彈庫帛書1946年非法流失美國。第一時間關注到美國史密森尼學會發布了關於返還非道德方式獲取文物的政策性文件後,國家文物局對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保存的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佔》,啟動了追索工作。基於溯源及流轉歷史研究形成的扎實、完整證據鏈,基於以文物回歸糾正歷史錯誤、推動雙方在專業領域的長期合作這一共識,經過多輪磋商,美方同意將文物退出館藏並返還中國。

《五行令》月名圖

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佔》回歸祖國,成為主動追索歷史上流失重點文物並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也是秉持《青島建議書》對話與合作的核心精神,以溯源及流轉歷史研究成果為支撐,實現流失海外中國文物追索成功的生動實踐。《五行令》《攻守佔》將於2025年7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萬里同歸——新時代文物追索返還成果展」上首次面向公眾展出。

國家文物局將繼續推動子彈庫帛書《四時令》早日回歸。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