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文平理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昨日公布的調查揭示,約九成網上賣家涉嫌走私或無牌繁殖動物,而獸醫更發現網購寵物的患病比率高達八成以上。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不僅反映現行規管的漏洞,更暴露了部分不法商人將寵物視為單純「貨物」的冷漠態度。寵物是生命,是人類的朋友和家庭成員,社會必須正視問題,特區政府更應加強規管、打擊非法行為,並推動「領養代替購買」的觀念,從根源保障動物權益。
香港文匯報的調查發現,不少內地賣家利用沙頭角中英街的過關便利,將未經檢疫的寵物走私入境。這種行為不僅違法,更可能傳播動物疾病,危害公共衛生。這反映現行法例對網上販賣及走私寵物的監管不足,使賣家只需通過社交平台即可逃避追查。
特區政府應立即採取行動,包括加強與內地執法部門的合作,堵截走私渠道,尤其是針對中英街等漏洞;以及考慮透過修例等方式要求所有網上寵物賣家必須公開牌照編號及動物來源證明,而銷售平台也應承擔審核責任,將無牌賣家下架。此外,特區政府可設立舉報機制,鼓勵市民提供線索,並對違法者施以重罰,包括吊銷牌照及刑事起訴。唯有嚴厲執法,才能杜絕不法分子濫售寵物牟利的歪風。
至於無牌繁殖場則是許多寵物悲劇的源頭。這些場所往往環境惡劣,動物被囚禁在狹小籠中,被迫不斷繁殖,生病也得不到治療。更令人不齒的是,部分賣家偽造疫苗紀錄或繁殖證明,欺騙消費者。特區政府必須從源頭整治,包括:加強巡查與檢控,增派人手突擊檢查可疑繁殖場,並提高罰則,確保違法者付出代價;完善追蹤機制,強制所有繁殖動物植入晶片,並建立中央數據庫,確保每隻動物的來源可追溯;以及提高發牌門檻,要求繁殖場需符合嚴格的動物福利標準,包括空間、醫療及飲食要求,否則不予發牌。只有徹底取締無牌繁殖場,才能終結動物遭受的苦難,讓寵物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除了加強規管,公民教育同樣重要。許多市民因一時衝動購買寵物,最終因無法負擔而棄養,導致流浪動物問題惡化。事實上,領養不僅能給予流浪動物第二次生命,還能減少對非法繁殖的需求。特區政府應與動物保護組織及學校等合作,加強宣傳「領養代替購買」的理念和益處,包括可杜絕不人道繁殖、拯救無家的可愛生命等,而領養更可培養責任感,因為領養程序通常包括審核和指導,例如會要求「貓奴」在家中窗戶安裝貓網以防止貓咪墮樓,這些都能夠幫助飼主建立正確的飼養觀念。
樂見現時不少學校都有從領養而來的「貓同學」、「貓老師」,這有助從小培養同學正確對待動物的價值觀和責任感,讓他們明白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規管寵物販賣、打擊無牌繁殖、推動領養教育,三者環環相扣。特區政府必須展現決心,完善法例並嚴格執法;市民也應以行動支持,選擇領養,拒絕成為非法貿易的幫兇。寵物不單是貨物,更是能夠帶來愛與陪伴的生命。唯有社會共同努力,才能為動物構建更友善的環境,真正實現尊重生命的核心價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