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成爐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日前在澳門與工商界人士座談時提出的「四點希望」,為新時期推動港澳發展,尤其是更好發揮工商界作用指明了方向。當前香港正面臨着時代之變,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在理念和實踐上亟需主動應變,扎實推進「一國兩制」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一方面要發揚鬥爭精神堅定信心,同時也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全力拚經濟,唱響香港未來光明前景,讓香港成為全世界投資者創業興業的重要目的地,以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

此次座談會具有重要意義,體現了中央對港澳的堅定支持,突出展現了國家不斷開創「一國兩制」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信心與決心。香港社會需要結合當前國際國內和香港形勢深入領會「四點希望」,特別是團結起來愛國護港的重要性。面對地緣政治和貿易霸凌,香港社會務必上下一心,增強鬥爭精神和鬥爭本領,堅守國家利益底線,以高水準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認認真真做好自己的事,共同推動香港治理能力提升和經濟結構轉型,為由治及興事業奠定堅實基礎。

對未來的發展,我們有足夠信心。作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有着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健全的普通法體系、簡單低稅制、國際聯繫廣泛,營商環境始終名列世界前茅……不僅如此,香港的教育科研水準也具有很強競爭力,它是全球唯一擁有5所百強大學的城市,且有3所本地大學在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領域位列全球前25名。這也是香港經濟轉型成功的堅強基礎。

行動是最好的宣言書,實幹是最質朴的方法論。用行動說話、靠實幹成事。香港不能躺在「獨特優勢」上睡大覺,而是需要將這些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動能。香港需要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和「價值創造者」的雙重角色優勢,既要鞏固與歐美等傳統市場的經貿紐帶,更要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新興市場,實現內聯外通的戰略布局。最近行政長官中東行,正是體現了香港將優勢轉化為積極成果的戰略實踐。

在產業發展方面,香港正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導向,加速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以北部都會區發展為契機,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通過打造國際一流創新生態系統來集聚全球高端人才,這正是「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良性互動的生動實踐。當然,我們期待步伐還可以更快一點,發展的新思路更多一點。

習近平主席今年3月在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時強調,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作為「一國兩制」的示範地和先行地,香港一直積極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吸引外國投資者來港。去年境外公司駐港的子公司總數已超過9900家,初創企業數目接近4700家,兩項數字均創歷史新高。同時,在香港設有分支機構的外國公司,包括美國和歐洲公司的增長率也達到約10%,這些外資公司的進入是基於對香港營商環境的高度認同,進一步證明了香港的吸引力。

2024年,香港特區歷史性完成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的憲制責任。與此同時,香港再次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新股集資額按年上升一倍,重回全球第四位。這表明,香港國家安全法律健全,是利多,是護佑香港發展安全的保障。國際商業界的客觀評價印證了香港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勢。美國商會的調查顯示,該會逾七成的會員認為在香港經營非常順利。日本商會的調查也顯示,商會約六成會員都對自身的經營環境表示滿意。這些來自國際商界的真實反饋,為講好香港故事提供了有力佐證。以事實為依據,以數據為支撐,我們完全可以在國際舞台上自信展現「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優勢和成就,旗幟鮮明唱響香港高質量發展美好未來。

在國家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徵程中,香港的橋梁作用愈發凸顯。作為聯通內地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香港始終是全球化堅定的踐行者。展望未來,這座國際大都市必將在國家發展藍圖中書寫更加絢麗的篇章,以開放包容的姿態續寫新的輝煌。

(作者為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省旅港同鄉會會長)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