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香港特區政府房委會昨日公布最新公屋申請數目和平均輪候時間,截至今年3月底,過去一年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維持5.3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較上一季度回落0.1年至3.3年。一般公屋申請人的輪候時間持續縮短,但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等上樓等到頸長,部分人更輪候超過十年,且並不符合申請簡約公屋的資格。香港文匯報直擊這些「未夠秤」的單身人士住屋難情況,他們盼放寬簡約公屋申請資格。

房委會指出,今年首季共有約4,700宗一般申請獲編配入住公屋,當中約2,300宗獲安排入住新公屋單位包括屯門顯發邨、深水埗白田邨等,餘下的則獲安排入住翻新單位,當中包括因公屋租戶購買了資助出售單位或自願交回,以及打擊濫用公屋而收回的單位。
平均輪候維持5.3年有原因
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維持在5.3年,主要是由於過去12個月有近60%申請者獲安排入住翻新單位,當中80%位於市區或擴展市區。而獲編配入住市區或擴展市區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較編配入住新界區公屋的長約兩年。長者一人申請者中,逾40%為輪候時間相對較短的新界區申請者,令平均輪候時間因而下降。
房委會相信,隨着陸續有新的公屋項目落成以及房屋署打擊濫用公屋的成效,加上「綠置居」項目入伙,不少公屋租戶因購買了資助出售單位而騰出其公屋單位,加快公屋流轉,輪候公屋的一般申請者數目因而下降。
同一季度獲編配入住公屋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60歲以下)一人申請約780宗,佔整體編配個案的一成六。現居於深水埗逾60呎劏房的56歲陳女士,看着這些數據只感「上樓夢」遙遙。香港文匯報記者直擊她住所,發現房頂有漏水痕跡。她透露,每逢雨季便要看天做人,最苦惱是八號風球襲港,其單位猶如水簾洞,無法生活。
嘆計分制分數線時常變化
因為樓宇老舊,蜈蚣、蟑螂等時常光顧單位,每到夜晚總要輾轉反側,帶着擔憂入睡,「遇過有十幾隻蜈蚣同時出現,有時候甚至會在洗澡時從下水道直接跳出來。」她輪候公屋8年至今毫無聲氣,卻看着同時期來港打拚的同鄉早已透過家庭申請成功上樓。她指公屋計分制的分數線時常變化,「我於2017年申請時,要儲夠419分才可以見房署主任(編配單位),今年已增至446分才可,不管怎樣我都趕不上那個數。」

祖籍廣東雲浮的她早年與丈夫結婚,育有一兒一女。2012年,其丈夫以超齡子女形式申請來港與夫家團聚,陳女士卻未能一同申請來港,導致二人分居兩地。往後幾年,丈夫時常拒絕寄錢回鄉下,並在來港第三年有外遇。其間陳女士一直被蒙在鼓裏,直至2016年成功申請獨自來港始發現丈夫出軌。丈夫長期有家庭暴力傾向,令陳女士身心俱疲,「有時甚至打到耳朵都出血。」在暴力與不忠的雙重刺激下,陳女士與丈夫離婚,卻無法獲得贍養費。

「從未拿過政府一分福利」 只求安樂窩
離婚後,陳女士選擇自力更生,在餐廳從事廚房傳菜員的工作,「由於身體問題沒辦法站太久,只能做工資較低的傳菜員,每月開工26天也只有12,500元工資。」然而,即使拚命工作,陳女士仍無法擺脫生活窘境,收入都遭業主榨乾,「起初的單位月租只需2,800元,環境尚好,後來業主每年加租,加到逾5,000元實在受不了,輾轉下搬至現時月租3,900元的單位。」
她曾試過申請過渡性房屋,但由於目前在深水埗的生活圈固定,不欲再適應新環境。她也期待過簡約公屋,但首兩批項目均不接受非長者單身人士申請,慨嘆:「我從未拿過政府一分福利,老老實實努力工作,只是想有個有瓦遮頭的安樂窩而已。」

房委會:暫無意增配額及計分制配額
房委會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指出,現行配額及計分制已顧及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數目增加的情況,現階段並無計劃增加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配額。
議員料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持續改善
(記者 費小燁)香港房屋委員會委員、立法會議員梁文廣昨日指出,今屆特區政府推出簡約公屋以補充公營房屋供應,紓緩基層市民住屋的需要,至今已開始步入收成期,「首個位於元朗攸壆路的項目已於3月底陸續入伙,相信隨後續有更多住戶入伙。」他相信,待之後彩興路、世運道第一期等項目落成及編配後,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會較傳統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低,有望進一步改善公屋輪候時間。
梁文廣亦留意到,房委會早年爭取覓地建屋,同時把啟德及觀塘安達臣等9幅私營房屋用地撥作興建資助出售房屋,預計有相當多居屋會在今年度落成及入伙,「例如啟悅苑、安樺苑、安麗苑、安楹苑及安柏苑等,加上高宏苑等『綠置居』,預期會有不少綠表公屋租戶交回公屋單位再編配,單位收回數目增加有助於編配需要。」
他認為,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會持續改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亦能如政府預期於稍後降至平均4.5年。不過他指出,隨着「簡樸房」的立法討論及審議,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等臨時房屋有需要作好定位及分工,以應付取締劣質劏房的安置需要。政府應透過提供更多申購資助出售房屋的機會,改變市民以申請公屋作為住屋終極目標的想法,藉以減少公屋申請宗數,讓更多有實際需要的市民能夠加快獲配公屋,完善整個房屋階梯。
團結基金料下財年輪候時間回落更顯著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指出,最新一季獲編配單位多屬市區或擴展市區的新建或翻新單位,其中較多是已輪候多年、心儀市區位置的積累個案,其平均輪候時間較新界單位長約兩年,以致「拉高」平均輪候時間;一般申請者數目卻能反映輪候隊伍正被持續有效消化。
他指出,由於今個財政年度即將落成的傳統及簡約公屋單位中,近60%均位於市區或擴展市區,輪候時間平均值有機會在現有水平持續波動;加上公屋住戶購買資助房屋後,交還單位作重新編配存在一定滯後,且下個財政年度才會有更多位於新界的單位落成,預期屆時的回落幅度才會更為顯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