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非遺辦)將於6月主辦首屆「香港非遺月」,以「香港處處有非遺」為主題,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元的活動。其中重點節目「非遺精華遊蹤」考察活動,精選六個地區,帶領公眾探索社區內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有關的傳統手工技藝或其他項目,感受豐富多元的非遺及其文化內涵。考察活動將於周五(16日)接受報名,免費參加。

「非遺精華遊蹤」考察活動共有15團,分別前往油尖旺、荃灣、大埔、沙田、東區和離島區,每團為20人,以粵語進行,行程約2小時。市民可於5月16日上午10時30分至5月17日下午6時30分,透過非遺辦網頁登記。每位申請者可在同一團的考察活動,最多登記兩個名額。如超額報名,名額將以抽籤方式分配,成功申請者將於5月23日或之前收到電郵通知。

考察活動的日期及相關非遺項目包括:

離島區——大澳(5月31日,共兩團)

鹹魚製作技藝、蝦膏蝦醬製作技藝及漁網編織技藝等,並觀賞大澳端午龍舟遊涌。

離島區的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參加者可觀賞龍舟遊涌盛況,感受傳統節日的氣氛。 (來源:政府新聞處)

大埔區(6月1日及7日,共三團)

豆品製作技藝、茶粿製作技藝及打麵技藝等。

茶粿製作技藝。(來源:政府新聞處)

油尖旺區(6月7日及8日,共三團)

蒸籠製作技藝、木雕刻技藝及麻雀牌製作技藝等。

蒸籠製作技藝。(來源:政府新聞處)

荃灣區(6月15日,共兩團)

舞麒麟、傳統鄉村建築修繕工藝及瓜子製作技藝等。

荃灣區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位於三棟屋博物館),參加者可藉此了解傳統鄉村建築修繕工藝。(來源:政府新聞處)

沙田區(6月21日,共兩團)

舞獅、花帶編織技藝及紮作技藝等。

沙田區的小瀝源村蔡氏家祠內懸掛着丁燈,參加者可藉此了解紮作技藝。(來源:政府新聞處)

東區(6月28日及29日,共三團)

木船製作技藝、打麵技藝及洪拳等。

打麵技藝。(來源:政府新聞處)

另外,非遺辦亦與香港旅遊發展局合作舉辦供境外旅客參加的「非遺精華遊蹤」油尖旺區考察活動,詳情稍後公佈。

​「香港非遺月2025」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呈獻,康文署非遺辦主辦,「非遺六月」為策略夥伴。精彩活動還包括​全港不同地區於6月的多個周末及周日將舉辦嘉年華或同樂日、展演、高峰會、講座及工作坊等,歡迎市民及遊客參加。有關節目詳情,請瀏覽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