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晉 廣州報道)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專題調研組9日前往粵東地區進行專題調研,連日來先後考察了汕頭、潮州、揭陽的科技創新、文化保育、綠色能源及產業轉型等領域,13日在廣州出席專題調研情況交流會,聽取廣東省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員介紹有關工作情況,並向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反饋專題調研的意見。會上,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虎介紹了廣東推動高品質發展、深化粵港交流合作有關情況。交流會由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碩輔主持。多位調研組成員表示,期望香港與粵東地區未來在愛國主義教育、弘揚非遺、科研、物流等多個範疇全面加強合作,更好說好中國故事,培育人才,併船出海。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表示,看到粵東地區十分積極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期望粵港兩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能構建相關交流合作安排,為香港學生提供更多精心策劃、結合兩地愛國主義教育路線,讓港生到內地交流時收獲更豐。

調研組副組長陳勇表示,調研組此行考察了粵東地區的化學與精細化工實驗室,以及健康科技、玩具、綠色能源等產業,見識了內地與時俱進的產業發展模式,深感當地的發展前景廣闊,認為香港定要更積極與當地併船出海,包括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新市場等。
調研組副組長吳秋北表示,自己在考察汕頭的玩具企業時,看到當地的玩具生產線充滿科技感,並製作出不少寓教於樂的玩具,更能透過3D建模技術,將天馬行空的設計完美落地等,相關香港企業倘能與內地相關製造產業加強合作,定能相互促進。

隨團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黃玉山表示,看到在廣東省政府支持、投資、領導下發展的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與內地和香港的多所大學的科研團隊都有合作,已成功研發出大量專利技術,認為粵港合作推動人才培育和科技發展的效益巨大。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李應生表示,潮汕等粵東地區商機蓬勃。例如,當地有健康食品製造企業具備相當科研創新實力,建議香港相關產業可探討以委託加工模式與當地的企業合作發展中醫藥健康產品,可實現產業鏈互補,助香港企業的發展免受本地土地和人力成本高所限,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胡曉明表示,品牌對產品的附加價值,往往高於產品本身的價值,建議香港可以與潮汕等粵東地區的企業合作,攜手將其品牌國際化。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鄺美雲表示,香港可借鑒潮汕保育、傳承非遺的成功經驗,將非遺元素結合更多本地盛事,譬如可將粵劇、舞獅等非遺元素加入維港煙花大匯演等盛事,更好打造香港文化旅遊品牌。
她還建議,粵港澳三地可探討合作大力弘揚廣東的老火湯文化,攜手製作一部藥食同源、有益身心、展現中國飲食文化的《湯水綱目》,說好中國故事。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英豪表示,粵港兩地可探討爭取在粵東地區,發展香港國際機場物流園,讓當地貨物一站式安檢和清關,經水路來到香港直接上機出口,大幅減少出口企業的營運成本及貨物處理時間也,同時強化香港國際空運中心地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錦良表示,人才是發展的關鍵要素,香港要加強與內地的人才交流與合作,共同培育人才,而高校應結合產業發展需求,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加強特色學科建設,培養複合型人才等,提升粵港澳三地的競爭力,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