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和女兒妍妍是最佳「人生搭子」。香港文匯報廣西傳真
●廣西南寧的「90後」媽媽王靜將自己打網球的愛好融入生活。 香港文匯報廣西傳真
●陳菁菁與孩子泡泡共同參與樹林探險活動,發現童趣。香港文匯報上海傳真
●欒佳穎和兒子每年都安排兩次旅行。圖為今年4月份,她帶兒子在海南度假。 香港文匯報山東傳真
●欒佳穎冒雪進行採訪。 香港文匯報山東傳真

在傳統觀念裏,母親被塑造成無私奉獻、無所不能的「超人」形象。不過,隨着家庭組成形態、社會節奏的變化,「完美母親」不再是年輕媽媽們追求的終極目標。三位「90後」媽媽與香港文匯報記者分享她們的故事,「我不僅是媽媽,更是閃亮的自己。」無論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都在努力適應和實現更多角色的自如切換,提升自我,在追求個人價值的路上,與孩子共同成長。●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萍、倪夢璟、丁春麗 廣西、上海 、山東 連線報道

雞娃不如同頻成長 做女兒的人生搭子

王靜

職業:全職媽媽+兼職網球教練

2017年女兒出生

「別人都在卷育兒,我偏要和女兒做『搭子』!」廣西南寧「90後」媽媽王靜笑着晃了晃手中的網球拍,粉色書包與白色球拍並排在汽車後座輕輕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在育兒焦慮與自我實現的天秤上,越來越多「90後」媽媽開始重新校準砝碼。當身邊的家長在「雞娃」(來自家長給娃「打雞血」,即家長為了讓孩子變優秀,不斷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的時候,王靜將自己8歲的女兒妍妍當成最佳的「人生搭子」,「現在流行『搭子文化』,我倆就是彼此的終身VIP搭子。」

將對網球的熱愛融入生活

作為全職媽媽,王靜也經歷過短暫的迷茫和焦慮,但她很快發現,與其被「完美媽媽」的標準裹挾,不如把自己的熱愛融入生活。去年奧運會,隨着中國網球首次在奧運奪冠,網球運動也隨之在內地掀起熱潮。南寧街頭,新建的網球場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社交平台上滿是網友分享的網球運動視頻。看着電視裏激烈的賽事,再摸摸牆角那支陪伴自己多年的網球拍,王靜靈機一動:或許可以試着把這份熱愛變成工作,既能填補空閒時間,還能讓更多人感受網球的魅力。

於是,在重新安排生活時間表後,王靜開始網球教練的工作,「以前總覺得自己是『媽媽版本』的王靜,現在終於加載了完整系統。」目前,王靜會平衡學員需求與家庭生活,每周安排2至3天的網球教學課程。根據自己的教學安排,她時常帶着女兒一起健身、騎車、打網球,沒有購買早教課程,她帶着女兒在戶外蹲着觀察雨後出現的大蝸牛;王靜不逼孩子考級,但會陪伴女兒一起學習感興趣的尤克里里(港稱烏克麗麗)。

王靜的網球包裏永遠備着兩套方案:如果妍妍臨時喊累,就改成草地飛盤遊戲;假期碰上學員臨時加課,妍妍就在網球場邊畫畫、寫作業、看球。

當媽像U盤 插哪都能工作

她笑着說自己最近讀了一本書,裏面有一句話讓她印象深刻:「先讓重要的角色走完劇情,再慢慢創造自己的新劇本。」這句話藏着新時代母親的生存智慧。

這或許就是新時代母親最動人的模樣:不必在「自我」與「母親」之間做單選題,而是帶着孩子手牽手,把人生走成複調樂章。「與其追着孩子的成長焦慮,不如和她成為同頻的夥伴。」王靜手機裏存着和女兒的「成長檔案」:相冊裏既有妍妍在球場上奔跑的矯健身姿,也有母女倆戴着親子款尤克里里指套的搞怪自拍。「有人覺得當媽就要犧牲,但我覺得媽媽更像U盤——插到哪個主機都能工作,有自己的存儲空間。」下午放學後,王靜將女兒帶到江邊的網球場「邊玩邊練」,夕陽把母女倆的影子拉得很長,某個瞬間,王靜恍惚看見十八歲的自己——那個紮着馬尾在球場上揮拍的少女,正隔着時空與此刻的她擊掌。「原來所謂成長,不過是牽着孩子的小手,把自己重新養了一遍。」王靜感嘆道。

善用智能家居「偷懶」 學做「不完美媽媽」

陳菁菁

職業:外企銷售經理

2019年兒子出生

2019年,陳菁菁迎來了新家庭成員泡泡,從最初的懵懂新手媽媽到後來的游刃有餘,陳菁菁總結了不少帶娃法寶。「首先有了孩子後,生活會發生很多變化,這是一個事實,作為媽媽肯定會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尤其是泡泡剛剛出生的那幾年,夜間睡不好等問題確實會困擾,但我們也在不斷尋找辦法解決出現的問題。」

在科技時代,智能家居成為了陳菁菁減少時間與精力消耗的一大幫手。近年來,她與家人為家庭添置了例如掃地機、洗碗機、智能家居系統等多款科技用品,「不要小看家務佔用的時間和精力,科技的發展就是為了幫助人類更好生活,寶媽也是一樣,有了科技助力,我和家人明顯有了更多時間去陪伴孩子,自己的生活也變得更加舒適。」

孩子讓生活充滿童真樂趣

陳菁菁說,自己沒有因為多了一個身份而放棄自我,而是與孩子共同成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也感受到了以前沒有了解過的童趣世界,其實母親與孩子是相互陪伴的存在。」

泡泡的出現也讓陳菁菁從生活中,體驗到不一樣的樂趣。尤其是在陪伴泡泡玩耍的過程中,她也樂於沉浸在與泡泡共同建造的童趣世界裏。「比如以前對於一些海洋世界、小樹林探險等活動,我可能是覺得比較無聊的,但因為孩子想要玩就陪伴他一起玩。我可以通過他的視角,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樂趣,我會發現以前覺得幼稚的遊戲自己參與進去後原來也很好玩。還比如旅遊拍照打卡過程中,有了更多互動,這也是孩子教會我的,讓我的生活有了更多童真和樂趣。」

不要把母職當成生活全部

而對於工作,提前規劃也成為陳菁菁必做功課之一,「女性也要有自己的事業,所以在平衡家庭與工作方面,首先需要與家人共同商量,比如說我需要加班或者出差的時候,就會提前和家人計劃好時間管理與任務分配。」她直言,讓孩子與家人認可媽媽的工作和付出尤為重要,在認可與理解的前提下,可以更好地增進家庭和諧氛圍,也為孩子的成長塑造一個更加健康的環境。

「作為『90後』媽媽,我覺得我們要學會適度地『偷懶』與放手,不要把母親這個角色當成自己的全部,而是應該更好平衡家庭、生活與工作,我也不會要求自己成為一個完美的母親,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後,我們都在體驗一種全新的生活,也希望更多女性能夠在成為母親後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發現與孩子共同生活的樂趣。」陳菁菁道。

時間管理超人 「忙不是母愛缺席理由」

欒佳穎

職業:記者

2019年兒子出生

忙從來不是母愛可以缺席的理由,一個24小時內輾轉3個城市、凌晨還在拍攝的女記者,仍舊可以趕在下午5時準時參加孩子的家長會,瑜伽、普拉提、美容、逛街樣樣不落……作為一個「90後」媽媽,欒佳穎對孩子有期望,對自己更有要求。要做好記者,又要做好媽媽,高效的時間管理是她的「秘訣」。

欒佳穎是山東廣播電視台的一名記者,10年前,她扛着10斤重的攝像機從重磅調查組開啟了記者生涯。山東16地級市到處都有過她的足跡,經常見到凌晨的天空,連續10年除夕夜晚都在直播連線中度過……努力工作,開花結果。2018年,欒佳穎獲得全國新聞戰線「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優秀選手稱號;2024年,她的新聞作品獲得山東省優秀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一等獎……

這期間,欒佳穎考取了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國舞十級舞蹈教師資格證,自費學習了抖音運營和剪映剪輯課,開通了自己的小紅書母嬰賬號……她說,在努力爭當「斜槓青年」上,「90後」有自己的執着。當然,她還順便生了個孩子。

工作狂也能比全職父母做得好

2019年,欒佳穎的兒子出生了,出生即趕上三年疫情,她在工作、自我成長、帶娃中忙得腳不離地。面對「你肯定不會做飯」「你兒子你顧不上吧」等質疑……欒佳穎的回答則是:「我做飯很好吃,我的兒子照顧得很好」。欒佳穎全程參與孩子的衣食住行吃穿用度,並在網上發布兒童用品貨比三家的筆記,引得品牌方與她資源置換。幼兒園的所有活動,她堅持出席,還兼職活動攝像為全班小朋友留下最美的影像;親子馬拉松、運動會,她被評為「最佳家長」;六一兒童節的舞蹈,她和兒子站「C位」……「我可以自豪地告訴所有人,我不僅在兒子的生活中有着超高的『出鏡率』,甚至可以比一些全職父母做得更好。」欒佳穎說,兒子時不時地就跟別人炫耀他的媽媽。

帶娃不內耗 情緒隨時釋放

欒佳穎會和兒子一起嚎啕大哭,會在給他買了冰激凌後自己先嘗第一口,會在他賭氣哭鬧時先拍照發朋友圈,也會在遊樂場讓他幫看東西、自己去坐成人過山車……欒佳穎說,在別人眼裏她可能是「不靠譜」的母親,但她用自己的方式跟兒子建立了獨有的溝通方式。帶娃不內耗,情緒可以隨時釋放,她的帶娃旅程少了很多「痛苦面具」。

這個母親節,欒佳穎還是在加班中度過,但她已經給母親和婆婆買了「心頭好」。「為人母,方知母親的不易,祝我的兩位母親節日快樂。」欒佳穎說,也希望與所有在工作和帶娃路上努力奔跑着的「90後」媽媽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