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巴向阿聯酋銷售的三架氫能巴士,已在當地穩定運行18個月。 城巴供圖
●張堃期望以阿聯酋作為起點,將新能源交通解決方案推廣至中東其他地區。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落地阿布扎比連續18個月穩定運行 冀進一步拓中東「地盤」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0日)率領商貿代表團前往卡塔爾和科威特訪問,隨團的善水資本暨匯達交通(城巴母公司)主席張堃日前向傳媒透露,繼去年與阿聯酋簽署氫能巴士合作協議後,首批進駐阿布扎比的氫能巴士已連續18個月穩定運行,成為當地首個常態化運營的氫能公交項目。他期望以阿聯酋作為起點,將新能源交通解決方案推廣至中東其他地區,「香港的角色從來不是量的競爭,而是質的提升。我們的專業服務與國際視野是最大的競爭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

城巴進軍中東市場僅兩年,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2023年2月,張堃首次隨特首出訪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當時多數團員對中東市場尚屬陌生,將此行視為學習與考察的契機。然而,僅9個月後的2023年11月,城巴在全球氣候峰會期間就與阿聯酋達成協議,向阿布扎比提供首批三輛氫能巴士,包括一輛雙層巴士、一輛單層巴士及一輛旅遊巴士。這批巴士已在阿布扎比運行近18個月,成為當地綠色交通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大家有機會去阿布扎比,其實阿聯酋全國就只有一架雙層巴士,就是現在運行的這架氫能巴士。」張堃說。

「我們與阿布扎比的運輸部門(ITC)合作,參與他們的綠色巴士試營運計劃。目前正在收集這三輛巴士的運行數據,為後續的大規模採購做準備。」他預計今年下半年試營運結束後,阿聯酋將逐步擴大氫能巴士的採購規模。城巴不僅可提供氫能巴士,還計劃在車隊管理、車廠建設及運營經驗分享等方面與阿聯酋合作,將香港的公共交通管理模式引入中東。

新能源是中東國家考慮和實踐方向

俗話有云:「中東國家水比油貴」,如何說服當地政府放棄油車,轉用新能源巴士?張堃坦言,當地石油價錢的確便宜,如果純粹從燃料角度出發,新能源車現階段在當地並非最有成本優勢,但從政府規劃角度,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最終目的是由此帶動整個國家新興產業發展,「中東國家經濟帶有很重的傳統能源DNA,轉向新能源是他們每一個國家都在考慮和實踐的方向,而新能源從交通運輸方面比較容易去推行。」

被問及氫能巴士在新能源車輛中的競爭力,張堃指,中東氣候炎熱,當地夏季氣溫高達攝氏40度至50度,純電動巴士因冷氣需求經常導致電池續航能力不足,氫能巴士憑藉高效的續航能力和快速加氫特性,成為更適宜的解決方案。同時,中國內地的氫能產業在技術與供應鏈方面已具全球領先優勢。

然而,氫能巴士的初始成本仍高於傳統燃油車與電動巴士。張堃解釋,這一差距正隨着技術進步與市場普及逐漸收窄,「就像智能手機剛推出時價格高昂,但現在已非常親民。氫能巴士的價格未來也會持續下降。」

此外,公共交通的成本考量遠不止車輛購置費用,還包括充電或加氫時間、續航能力、維護成本等綜合因素,例如氫能巴士的快速加氫特性可大幅減少車輛停運時間,從而提升運營效率。

對今次訪問是否有望開拓卡塔爾和科威特市場,張堃坦言,需要視乎市場需求,中東地區廣袤,人口分布情況不同,並非每個城市人口密度都需要大量巴士,「我們並不是要一下子開拓整個中東市場,阿聯酋是一個好的切入點,迪拜、阿布扎比這些城市對巴士的需求,短期內還是比較大。」

作為開拓中東市場的先驅,張堃釐清外界對當地的刻板印象,「很多人以為中東是土豪市場,資金雄厚但不夠專業,這是誤解。」

團隊幾乎每月赴中東 與夥伴建信任

他解釋,中東政府和企業高層多數擁有海外頂尖學府教育背景,專業水平高,港商想成功合作需要長期投入和真誠態度,而非追求短期利益,「我們團隊幾乎每月都前往中東,與當地夥伴建立信任,這是項目落地的關鍵。」

當前中美地緣政治競爭加劇,張堃認為這反而為香港與中東的合作創造了機遇,一方面,中東對新能源與創新科技有強烈需求,內地企業也正積極尋求海外市場,雙方高度契合,美國的關稅戰進一步推動這一趨勢。「香港作為金融與專業服務中心,可以成為連接內地技術與中東市場的橋樑。」他呼籲香港企業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利用國際化優勢將內地技術與中東需求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