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有33年歷史的海皇粥店一日之間突然全線結業。勞工處至今接獲逾100名受影響員工求助,追討總計逾800至1,000萬元薪金及假期福利等。有員工反映近半年已常遲出糧。而消委會則暫接獲5宗投訴,涉及小額預繳現金券。工聯會屬會飲食業職工總會會務主任招冠聰今晨在電台節目上指,促請海皇粥店負責人向員工交代事件,又透露近來收到的工友求助增加,年初料會被迫放無薪假情況果真出現。有飲食業界則擔心將出現結業潮。

招冠聰指,海皇粥店負責人的處理手法欠理想,「無論是否清盤,員工薪金和應有補償是公司責任。當公司無錢、無法負責,就應該出來向員工解釋發生什麼事,而不是放下封信人就消失。雖話員工補償有破欠基金包底,僱主是否應該出來承認員工的追討是否正確款項。另外就係出示證據,因為很多資料打卡、放假、出勤記錄等,員工手頭上未必有。」

今年至今已至少有14間食肆結業,招冠聰透露,臨近母親節,食肆訂位數目亦比同期以往少,尤其是中式酒樓,擔心往後的市道,並指工會近來收到的工友求助趨增,「今年初工會會員分享指,年中或一定會有出現無薪假情況,現時真係見到這個現象。(工會)擔心中式酒樓生意額不好,巿民大眾的消費習慣不同,有機會對中式餐飲業有比較大衝擊。另外,又因為外勞情況很嚴重,請很多外勞,本地工人都有很多失業情況、被解僱,我們都收到很多本地工人的投訴。」

有餐飲業界則指,港人消費力收縮,加上外遊潮尤其是北上消費成風,大小食肆都面對經營困境,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接受媒體訪問時指,擔心將出現結業潮,「過往數月每逢到周末和長假期,見到大量市民北上消費和外遊,對生意影響很大。另外五一黃金周雖有90萬以上內地旅客人次訪港,對生意有些幫助,但內地客消費減弱,平均消費比疫情前減少兩成。」他期望政府在旅遊政策上有大突破,吸引更多遊客來港。

其實,香港飲食業是修羅場,一雞死一雞鳴是不變的常態,尤其在港人北上消費成風、跨境交通便利下,食肆競爭對手不再局限於香港這個小小市場內,本地飲食業必須要認清自己的優勢,堅持港味,以及持續提升服務質素。就以港人愛去的深圳食肆為例,不少經營者為鞭策員工提高上餐效率,會在食客下單過後使用計時器計時。有些餐廳更引入懲罰制度,如果超過指定時間上菜,餐廳會提供小吃,會額外送菜安撫客人,令食客有賓至如歸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