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戰,似乎同時為盟友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網絡服務擴大市場。《華盛頓郵報》周三(5月7日)披露,人口約200萬的非洲小國萊索托日前為星鏈發出有效期達10年的網絡服務許可。美國政府據報正加快向亞洲和非洲多國施壓引入星鏈,暗示這是換取美國降低關稅的條件。
《華郵》披露,星鏈早於今年3月已與印度兩間供應商達成分銷協議,在索馬里、多哥、孟加拉、巴基斯坦和越南至少獲取部分市場准入。知情人士稱,印度政府官員已加快批准星鏈服務進程,認為此舉或有助促進印度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華郵》還取得美國國務院備忘錄,當中直言萊索托政府希望透過批准星鏈,能被視為該國歡迎美企的善意表現。

美正游說柬埔寨吉布提
美國國務院據報頻頻向他國施壓,暗示他們需排除對美國衛星公司的監管障礙,當中多次提到星鏈。報道指出,至少有兩個國家正討論批准星鏈服務,以推動貿易協議,例如柬埔寨美國商會代表上月便敦促柬當局盡快向美國讓步,為柬埔寨進口的美國商品免除關稅,並迅速批准星鏈的准入申請。另一份內部紀錄稱,星鏈正設法在非洲國家吉布提獲取營運許可,美國國務院和美國駐吉布提使館人員均表示,星鏈進入吉布提是打開該國市場、促進美國公司加入的契機,使館會繼續跟進星鏈在當地申請營運。
特朗普馬斯克涉利益輸送
報道指出,雖然特朗普團隊沒有明確要求他國為星鏈「開綠燈」,以換取更低的關稅,但國務卿魯比奧簽署至少兩份文件,要求美國駐各地使館都要推廣美國的衛星服務,當中包括星鏈。聲稱此舉有助「對抗中俄」。
智庫美國創新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斯瓦茲特勞伯稱,星鏈是美國衛星網絡服務方面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企業,美國要與中國競爭全球電訊領域,就要設法推廣星鏈,不過他承認推廣星鏈有利益輸送之嫌。
另一智庫全球發展中心的研究員摩爾警告,批准星鏈服務的非洲國家似有增加,「非洲各國官員難以區分這些要求是美國政府還是馬斯克在推動。也許(美國)沒有明確施壓,但人們會自然推斷馬斯克與特朗普關係密切,如果我阻止他的生意,可能會影響我的國家。」
特朗普政府利用降低關稅作籌碼,協助馬斯克的星鏈擴大版圖,引來利益衝突之嫌。白宮發言人德賽辯稱,特朗普政府不會容許利益衝突情況發生,並指出「政府在貿易談判中唯一考量的因素,就是美國民眾的利益,其中包括美國企業在本土與海外是否取得成功」。

美民主黨去信NASA國防部 憂馬斯克雙重身份惹利益衝突
美國眾議院多個委員會的民主黨議員周二(5月6日)去信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國防部,對馬斯克作為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行政總裁,以及負責監督NASA和國防部改革的政府特殊僱員的雙重身份,可能帶來的利益衝突表示擔憂。
這封寫給防長海格塞斯和NASA代理局長彼得羅的信件,表達了眾院民主黨人對馬斯克潛在衝突的擔憂,因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通過「政府效率部」(DOGE)進行的大規模聯邦改革中,扮演着先鋒角色。
這封由眾院軍事委員會和科學、空間與技術委員會等民主黨人簽署的信中說:「馬斯克的雙重身份,造成了SpaceX作為大型政府承包商的地位,與DOGE在監督SpaceX合約等機構中的影響力之間,出現利益衝突。」
目前DOGE正監督國防部和NASA的重大組織變革,包括解僱試用期的國防部員工、取消NASA數億美元的撥款和合約,以及取消這兩個機構的整個項目。同時,SpaceX仍是國防部和NASA的大型承包商,甚至在馬斯克開始為總統特朗普政府工作後,仍參與競投並贏得更多合約。
歐盟擬對逾8300億美商品徵關稅 目標包括波音飛機
歐盟周四(5月8日)提議,若歐盟與美國的談判未能取消美國總統特朗普實施的連串關稅,歐盟委員會將對高達950億歐元(約8,347億港元)的美國進口產品採取反制措施,當中包括美國製造的飛機和汽車等。
路透社報道,這些新措施是歐盟對美國汽車進口關稅及其更廣泛的「對等關稅」的回應,針對的是美國酒、魚、飛機、汽車和汽車零件、化學品、電氣設備、保健產品和機械。
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日前表示,在美國對藥物、半導體、關鍵礦產和其他產品進行貿易調查後,美國關稅可能涵蓋歐盟對美出口總額的97%,他強調這樣的關稅政策是不可接受,若美歐談判失敗,歐盟將採取報復措施,徵收關稅目標包括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飛機。
謝夫喬維奇表示,美國可能對從歐洲進口的木材、藥物、半導體、關鍵礦產和小型貨車等商品徵收關稅,這將額外影響超過1,700億歐元(約1.49萬億港元)的歐盟商品,使面臨美國關稅的歐盟商品總額增至5,490億歐元(約4.8萬億港元)。現時美國的關稅已覆蓋歐盟對美商品貿易的70%,特朗普針對美歐貿易的調查將使這一數字升至97%,「這些進口稅是不合理的,對大西洋兩岸都造成經濟損害。這情況不可接受,我們不能坐視不理。」
謝夫喬維奇透露,談判仍是歐盟首選的解決方案,但若談判失敗,歐盟也準備報復措施,以重新平衡美歐貿易關係。他還表示歐盟正採取行動,使其與全球各國的貿易和投資關係多樣化,並最大限度地減少美歐貿易關係惡化造成的影響。
據報謝夫喬維奇正與特朗普政府接觸,預計他將於本周向美國提交一份文件,試圖啟動貿易談判。歐盟的提案可能包括降低貿易和非關稅壁壘、促進歐洲對美投資、合作應對戰略挑戰以及購買更多美國商品。
特朗普宣布與英達成貿易協議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四(5月8日)在名下社媒Truth Social宣布,美國已與英國達成貿易協議,當天會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正式宣布這消息。
特朗普周三晚發文,表示周四會有一項重大貿易協議誕生,但未指名是與哪一個國家締約。《紐約時報》引述消息人士指,美國將與英國達成貿易協議。特朗普到周四早上再發文,表示對於美國和英國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且令人興奮的日子」,「與英國達成的協議是完整且全面的,將鞏固未來許多年的美英關係。」
美關稅大棒後首個貿易協議
英國首相斯塔默周四上午在倫敦國防會議上發言時,表示與美國的談判一直進行中,強調會以國家利益為重,重視工人、企業和家庭的利益,為英國帶來安全。
這是特朗普宣布所謂「對等關稅」政策以來,首項與外國政府達成的貿易協議。英媒早前引述英美兩國官員指出,這項貿易協議將聚焦美國降低對英國汽車與鋼鐵產品的關稅,作為交換,英國將在對美國科企徵收的數碼服務稅、對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以及對美國農產品的進口關稅中作出讓步。英國目前受到特朗普對外國汽車及鋼鋁產品加徵的25%關稅影響。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美國目前是英國最大的單一貿易夥伴,購買近2,000億英鎊(約2.06萬億港元)英國出口商品。去年英國最大的出口商品種類按價值計算為汽車和藥物,因此這些領域的任何關稅豁免對英國十分重要。而英國向美國出售的商品中,三分之二是從廣告到銀行的服務,它們不受關稅影響。
特朗普於4月2日宣布對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徵收「對等關稅」,隨後宣布暫停徵收90天,以便讓其他國家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
據報美國還即將與印度及以色列達成貿易協議,也持續與日本、韓國和越南等其他多個國家進行談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