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芷珊)警隊職系繁多,但無論擔任哪個崗位,肩膀上往往扛着沉甸甸的使命,承擔以人為本的重責。其中交通督導員,一般人對他們的刻板印象不外乎是票控違例駕駛或停泊的司機和車輛、維持道路暢通、協助疏導交通等,但交通督導員袁滙林及何詠森在執法日常裏,為這個城市營造出平安氛圍,今年2月,兩人巡經香港國際機場客運大樓時,熱心協助一名扭傷腳的老婦及時登上返回美國的航機,因而獲母女倆致函答謝。袁滙林表示:「設身處地想,現場如果無人幫手的話,(婆婆)都會感覺十分徬徨。呢一件咁小的事,而我們有能力做到,所以我哋會主動提供協助。」就是這份樂於助人的熱心溫暖香港每個角落。

●交通督導員袁滙林(左)及何詠森(右)送受傷婆婆趕搭飛機。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

交通督導員屬於香港警務處一個文職職系,其中一項主要職責就是負責「抄牌」,向違例停泊的車輛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另外亦有機會履行《道路交通條例》賦予的職責,如檢控違例過馬路的行人、在遇有交通事故時協助警員指揮交通、負責管制和規管交通及執行其他相關職務等。

今年2月26日下午2時許,交通督導員袁滙林及何詠森在暢航路一號國際機場客運大樓離港層的車輛落客區執勤,該路段只准落客並不准停留。其間,兩人發現一輛白色私家車停在上址遲遲未有動靜,於是立即上前查看,乍見車上一名年約40歲女司機及70歲女乘客。

幫搬5行李 包括3個30吋行李箱

女司機當時一臉徬徨,詢問交通督導員可否幫忙搬運5件託運行李,包括3個30吋行李箱。何詠森說,經過了解才知道兩人是母女關係,「媽媽出發往機場之前,在停車場踩咗落坑扭傷腳,當時我們見到佢隻腳腫晒,行唔到。」

二人查問是否需要召喚救護車,而女兒婉拒,表示母親趕時間乘搭航班返回美國。女司機事前曾詢問航空公司,因當時已臨近起飛時間,航空公司無法派員前來幫忙,只能借出輪椅予她們使用。

由於時間緊迫,何詠森遂抱起老婦離開車廂放到輪椅上,袁滙林則與其女兒合力將行李搬上行李車,然後就推着輪椅橫過馬路,在客運大樓入口陪同婆婆,等待其女兒辦理登機手續。最終老婦順利登機,母女連連向何詠森及袁滙林致謝,還特意記下肩章編號,後來再寄來感謝信讚揚他們的熱心相助。

「有能力做到,會主動協助」

袁滙林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如果我哋設身處地想,現場無人幫手的話,(婆婆)都會感覺十分徬徨。呢一件咁小嘅事,而我們有能力做到,所以我哋會主動提供協助。」因此在工作中時刻抱着同理心,即使是舉手之勞,可能幫到市民很大的忙,感謝信是對警務工作的一份肯定和鼓勵,也支持他們繼續做好這份工作。

活用課程所得 抄牌挨罵不動氣

交通督導員被形容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因為經常要抄牌派「牛肉乾」,或遭司機惡言相向。袁滙林表示,由於他曾在室內從事冷冰冰的工作,沒有很多機會與人相處,因此希望改變工作環境,加入政府,「所以我見到交通督導員有招聘,就毫不猶豫申請咗呢個職位。」

袁滙林坦言,剛入職時抄牌被人責罵為難,一度不理解,曾認為這是一份受氣的政府工,「因為我們都是盡本分做事,但為何會被人責罵呢?」所幸有同事積極分享應對策略,加上警隊安排他們參加處理衝突管理課程,繼而掌握專業應對方法,於執法時大派用場。活用課程中學到的專業技巧,便不會讓情緒影響工作效率。

性格外向的女交通督導員何詠森表示,這份工作必須穿着制服、輪班當值和在戶外工作,並且根據交通規例執法。倘若與私人公司相比,她認為交通督導員講求專業判斷,透過執法降低交通意外發生幾率,「而且我們的工作透明度好高,市民可以清楚了解我們的工作情況。」

膽粗粗應徵 接受嚴格訓練

本身熱衷與人交流且喜愛戶外活動的何詠森,憶述當初發現交通督導員的招聘廣告,膽粗粗應徵,最終成功獲聘,並接受為期一個月的嚴格訓練,學習步操、交通指揮、人群管制、檢控違規車輛,以及教導道路使用者正確使用過路處等技巧。雖然在馬路工作需要處理不少緊急事件,但何詠森認為可以訓練應變能力和危機感。

她舉例,香港部分道路相對狹窄,交通督導員處理交通擠塞時,以步行方式前往現場,比警車能更快到場處理事件。

相關閱讀:

警界線│男警捨身忘己「嘴對嘴」人工呼吸 救人男警:保護市民不一定要硬橋硬馬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