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億年前的遼寧科學藝術復原圖(趙闖/繪)

(香港文匯網記者 于珈琳)遼寧,是世界上第一朵花「遼寧古果」悄然綻放的地方,是世界上第一種被發現的帶羽毛恐龍「中華龍鳥」和眾多帶羽恐龍共同生存過的土地。追溯遼寧古生物的歷史,也是追尋地球生物起源的一次求索之旅,更是構建全球命運共同體的題中之意。由遼寧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組織開展的省域品牌敘事研究創新項目系列成果之一《遼寧美 1.2億年前的生命奇觀》即將在香港面向全球首發。這一項目由遼寧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與科學藝術研究和創作機構PNSO聯合推出,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書中以美輪美奐的科學藝術畫面,生動再現了1.2億年前遼寧大地上的生命奇觀,為讀者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震撼心靈的科學與藝術融合之旅。

遼寧古果科學藝術復原圖(趙闖/繪)
尾羽龍科學藝術復原圖(趙闖/繪)

5月7日,《遼寧美 1.2億年前的生命奇觀》全球首發活動將在香港培僑中學活力啟動,該書簡體版、繁體版和英文版屆時也將同步在中國內地、香港及海外發售。本書以發現於遼寧地區的億萬年前恐龍等古生物化石為線索,聚焦中生代白堊紀時代遼寧大地上生物繁衍的歷史,將不同種類的恐龍、翼龍、古鳥、水生爬行動物等通過科學藝術家的再次創作一一呈現。創作團隊在現有科學發現和研究的基礎上,融合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藝術等多領域知識,以精美絕倫的藝術形式和撥動心弦的文字敘述,講述了史前在遼寧大地上發生的神奇故事,讓讀者通過這部科學藝術的創新成果領略遼寧之美。

遼寧省社科聯省域品牌敘事研究項目的最新成果、遼寧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遼寧美 1.2億年前的生命奇觀》即將在香港面向全球首發。(PNSO供圖)

作為科學藝術家趙闖和科學童話作家楊楊「PNSO地球故事科學藝術創作計劃(2010-2070)」的重要成果之一,本書旨在通過科學藝術的敘事形式,基於最新科學進程的研究成果,講述生命演化過程中物種、自然環境、社群、文化等事物的內在關係,以人類文明視角表達生命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以此書為媒介,遼寧省社科聯還將在活動現場舉辦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交流和科普活動,邀請香港歷史學、人類學、傳媒界等領域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遼寧美」的豐富內涵。與來自培僑中學的師生代表共同走進遼寧的古生物世界,在知識問答等不同環節中親身感受來自遼寧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之美,探尋全球生命演進的奧秘。

小盜龍科學藝術復原圖(趙闖/繪畫)

中國是發現恐龍化石最多的國家,已命名恐龍超過300種。其中,遼寧是中國發現恐龍骨骼化石最多的三個省區之一,特別是因發現眾多帶羽毛恐龍而聲名遠揚。在遼寧廣袤的西部地區,大量挖掘出土的恐龍化石證實了這裏就是熱河生物群和燕遼生物群的核心區域。在中國的幾大生物群中,熱河生物群和燕遼生物群所發現的恐龍數量最多。

熱河生物群科學藝術復原圖(趙闖/繪畫)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