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大會最後5分鐘拋出震撼彈,宣布自己即將卸任。 路透社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旗艦巴郡上周六(5月3日)舉行年度股東大會,巴菲特在會上最後5分鐘宣布,他將於年底卸任巴郡行政總裁(CEO)職務,交棒給巴郡副董事長阿貝爾接任。巴菲特亦首次公開批評總統特朗普的所謂「對等關稅」政策,警告貿易不應被當作武器,擾亂全球市場,增加全球不穩定的風險。

94歲的巴菲特當晚在大會最後5分鐘拋出震撼彈,宣布自己即將卸任,「我認為格雷格(阿貝爾)應在今年底成為公司行政總裁,時機已經成熟。我希望有效地向董事們傳達這一點,將其作為我的建議。我認為他們會一致贊成。」巴菲特表示董事會中,只有他的兩名子女事先知情,坐在他身邊的阿貝爾都是即場才知道消息。

警告美赤字高企不可持續

巴菲特在會上被問及美國關稅政策,他認為特朗普政府大規模徵收「對等關稅」不正確,「我認為當75億人不太喜歡你,只有3億人(指美國人口)吹噓自己的表現時,這是一個大錯誤。設計一個只有少數國家說『我們贏了』的世界不是好主意。」巴菲特強調,貿易是國家繁榮的關鍵,「我們應當尋求與他國貿易,做我們和他們最擅長的事。全球其他國家愈繁榮,我們也會愈繁榮。」

巴菲特會上沒有直接回答關於「政府效率部」的問題,不過他警告,美國高企的聯邦預算赤字不可持續,當局必須理順財政狀況,「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但卻是美國當局應該做的工作,而國會似乎並未做。」他的說話贏得現場數以萬計觀眾的掌聲。

呼籲投資者保持耐心

對於投資者,巴菲特呼籲應保持耐心,建議如果市場下跌令投資者不安,他們應當重新考慮投資方式。巴菲特表示,近期的市場變化在他看來不算什麼,美國一直處於變化之中,他依然對美國的長遠發展前景保持樂觀。

《華爾街日報》指出,今次是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巴菲特首次明確批評其關稅政策。早前曾有消息聲稱巴菲特支持特朗普的經濟政策,不過巴郡很快便澄清,巴菲特也表示直至股東大會前,他不會公開評論關稅和經濟情況。巴郡發布公司第一季度業績時也表示,關稅和地緣政治事件對公司帶來相當大的不確定性。截至去年底,巴郡現金持有量增至3,342億美元(約2.6萬億港元)。公司自去年5月以來沒有回購任何股票,並已連續10個季度淨出售股票。

巴菲特表示,他現時還未看到很多價格具吸引力的投資,但他預測巴郡會在未來獲得大量投資機會。

打造市值9萬億投資王國 追隨者不捨60年傳奇落幕

巴菲特上周六(5月3日)宣布今年底卸任巴郡行政總裁,意味「股神」的傳奇時代即將落幕。《金融時報》與《華爾街日報》形容,巴菲特擔任巴郡行政總裁60年來,成功將巴郡從一間瀕臨破產的紡織廠,轉型為管理近200間企業的投資王國。巴菲特敏銳的投資頭腦,以及睿智且有預見性的發言,吸引成千上萬的追隨者,他們紛紛在年度股東大會的朝聖之旅中,向巴菲特鼓掌致謝。

●巴菲特肖像衣服大受股神追隨者歡迎。 路透社

巴菲特1965年接管當時瀕臨倒閉的新英格蘭紡織廠,成立巴郡集團。如今巴郡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投資控股集團之一,產業涵蓋保險、能源、鐵路、製造業和糖果等多元領域。巴菲特即將卸任之際,公司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市值逼近1.2萬億美元(約9.3萬億港元)。

巴菲特在大會上建議,接棒的副董事長阿貝爾可以從明年起接任行政總裁,巴菲特的兒子霍華德日後會接任董事長,但不出任實際營運職務,交棒後的巴菲特還會留在巴郡,但營運決策與資本安排都將交由阿貝爾定奪。巴菲特還向股東們保證,即使不再正式領導集團,他仍會持有巴郡股票,「我無意出售巴郡的任何股票。我會逐步把它贈予他人。」

當巴菲特宣布卸任決定後,股東大會現場幾乎鴉雀無聲,巴菲特結束演說後,包括阿貝爾在內的眾多在場巴郡高層,以及數以萬計股東和粉絲們紛紛起立鼓掌致謝。

股東追隨者起立鼓掌致謝

許多股神粉絲今次專程趕赴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參會。來自中國廣州的王宇(譯音)向路透社表示,他在大會前一晚11時起便於會場外排隊等候,「沃倫(巴菲特)年事已高,我想抓住這個機會,他的思路簡潔清晰,有時你總是沉浸於當下。」

來自澳洲悉尼的亨利克斯夫婦15年前在蜜月旅行時首次參會,今年他們特地帶同9歲的女兒參與。妻子娜塔莉表示:「我們很高興能重返股東大會,聽到巴菲特即將卸任的消息,我有點想流淚,這對於我們就像朝聖之旅。」

股神金句

●「想成為一個贏家,就必須和贏家在一起。與其原地踏步,不如主動汲取智慧,尤其是贏家的知識,讓自己開創更多可能性。」

●「如果你開始欺騙你的股東,你很快就會相信自己的胡言亂語,欺騙你自己。如果老闆可以稍微作弊,下屬也很容易合理化類似行為。」

●「賭場就在許多家庭身邊,每天都在誘惑人們,投資者應警惕不合時宜的恐慌和興奮。」

●「盲目從眾的思維方式,是窮人思維的關鍵特徵,改變核心在於行動,而非空想如何變富有。」

●「年輕人掌握有效的溝通技巧和基礎會計知識,是未來成功路上最重要的資產。」

●「當我們持有優秀企業和優秀管理層的股票時,我們最希望的持有期限是永遠。我們與那些在公司表現良好時急於拋售獲利,卻在公司表現令人失望時仍頑固持有的人恰恰相反。」

美媒:發跡天時地利人和 世上難有巴菲特2.0

巴菲特被公認為過去數十年來最成功的投資者,《華爾街日報》資深金融專欄作家、與巴菲特關係密切的茨威格分析,巴菲特的成功離不開美國經濟快速成長、金融市場繁榮的時代背景,也離不開巴菲特獨到的投資技巧,以及巴郡的精巧設計。缺少這些天時地利人和,世間或再難有第二個巴菲特。

記憶力驚人 「行走的AI」

茨威格稱讚巴菲特擁有投資遠見和堅定決心,更承擔常人難以承受的犧牲:幾乎放棄正常的社會和家庭生活。在茨威格的回憶中,巴菲特對金融市場最新資訊了如指掌,亦擁有驚人的記憶力,幾乎成為「行走的人工智能(AI)」,「我估算他的職業生涯中閱讀了超過10萬份業績報告,他可根據腦內的資料庫,更快識別市場資訊核心。」

巴菲特初入金融市場時,適逢美國指數基金和大型機構向股市注入重金前夕。茨威格分析稱,巴菲特積極尋找並投資美國中小型企業,幾乎沒有購買主要市場指數的股票。在美國經濟蓬勃發展之際,巴菲特的冷門投資大多有高額回報,為巴郡奠定良好基礎。

茨威格也指出,巴郡的投資包羅萬有,涵蓋多個領域企業和各類資產,甚至一度是全球最大的白銀持有者之一。巴菲特將非凡的投資技巧與長壽相結合,令他擁有漫長且成功的職業生涯。

在經濟學界,投資基金的運作常受困於「順周期性效應」,即投資基金獲得良好回報時,短時間內會湧入大量現金,迫使投資經理明知市場過熱,仍要投入資金滿足投資者需求。反之市場下跌回報下降時,投資經理又被迫在適合撈底時機,聽從投資者指示撤資。巴郡長年維持穩定內部現金流,投資者只能透過二級市場購買股票投資,這一獨特模式令巴郡跳出順周期性效應限制,即使在市場波動之際仍表現良好。

茨威格強調,天時地利人和最大程度發揮了巴菲特的優勢,令巴郡隨時隨地抓住投資機會。對於投資市場後來者,「敢於嘗試與創新」是從巴菲特身上學到的最大經驗。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