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正以威逼利誘策略,脅迫貿易夥伴孤立並「撕咬」中國。 特朗普政府4月10日宣布,對全球約75個國家暫停所謂「對等關稅」90天,以便分別與他們進行談判。《華爾街日報》4月末披露,特朗普正計劃採用新的談判策略,在接下來約兩個月內,優先與18個貿易夥伴進行談判,但未知這些貿易夥伴涉及哪些國家或地區。
「所謂75個『願意談判』的國家或地區絕非鐵板一塊。」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劉濤將上述國家或地區分為五類,一是「死心塌地追隨美國」,此類國家或地區數量屈指可數,對中國的直接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二是美國傳統盟友,此類國家或地區包括歐盟、澳洲、加拿大等,他們對美國持「談談看」態度,並不會對特朗普政府言聽計從。
劉濤補充說,第三類是中國周邊部分新興經濟體,雖然他們主觀上試圖討好美國,但因自身發展存在短板,客觀上離不開中國龐大的供應鏈和能源體系支持。第四類是農產品和資源能源產品出口國,他們與美國存在一定競爭關係。「對第二、三類國家或地區,中國都有爭取的可能,美國圍堵『中國製造』的計劃終難得逞」。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鄧宇坦言,特朗普政府試圖以「關稅戰」方式,重構以美國為核心的貿易體系,對新興市場國家貿易穩定性,乃至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穩定性帶來新挑戰。他提醒,新興市場國家的產業鏈與中國深度嵌套,任何「選邊站」或「吞苦果」的選擇,最終只能為自身發展帶來更大不確定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