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今日(5月2日)下午探訪政府統計處,與部門不同職系的員工代表會面交流,了解部門在官方統計工作中如何應用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以提升統計服務的運作效率和質素。她亦趁此機會呼籲同事登記成為選民,履行公民責任。

楊何蓓茵(左二)與統計處處長余振強(左三)和部門其他首長級人員會面,聽取他們講解部門的最新發展和重點工作項目。 (來源:政府新聞處)

楊何蓓茵在公務員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梁卓文陪同下,首先與統計處處長余振強和部門其他首長級人員會面,聽取他們講解部門的最新發展和重點工作項目。

楊何蓓茵與統計處多個職系的員工代表會面,就他們關注的事宜交換意見。(來源:政府新聞處)

統計處人員首先介紹有關進行2026年人口普查的新方向。自2026年人口普查開始,部門將更廣泛和有系統地運用由各政府部門收集所得的行政數據,包括出入境記錄、公共房屋租金及福利金額等,從而減少數據收集的成本。統計處估計2026年和2031年人口普查的總成本將減少約四成,預計可節省約6.8億元。

楊何蓓茵聽取部門人員介紹統計處利用視覺語言模型辨認收據資料,從而減省人手輸入收據上各項資料的需要。(來源:政府新聞處)

部門人員隨後向楊何蓓茵講解統計處的數據科學發展策略,透過探索及應用各項前沿技術提升工作效率,例如以圖像識別、網頁抓取技術及電腦視覺技術等進行智能數據收集及處理,並介紹由部門內部研發的兩套人工智能模型。其中一套人工智能模型能在短時間內準確核實進出口報關單上的貨物分類和單位價格,從而提升數據驗證過程的質素和效率。

另外一套人工智能模型應用於電子貨物艙單系統上,協助配對相應的進出口報關單及貨物艙單。統計處指,採用以上兩套人工智能模型執行相關職務後,合共減少近半人手。除了精簡工作流程,亦大大提升數據質素。節省的資源部分會重新分配至進一步推動數據科學發展和涉及大數據的統計範疇,以協助統計處向各界提供更高質素的統計服務。

楊何蓓茵(右一)今訪政府統計處,聽取部門人員講解統計處有關進行2026年人口普查的新方向,透過圖像分析技術的應用點算和分類船隻,減省點算水上人口的人手。(來源:政府新聞處)

楊何蓓茵表示:「隨着社會對政府及公務員的期望日益提高,政府工作不斷增加,各部門同一時間要削減開支及精簡人手,創新思維和靈活變通是不二法門,亦只有這樣才能追上複雜多變的大環境。在維持公共服務效率的大前提下,我要求部門做好規劃,審視所有職位的必要性,善用科技,對工作進行整合、重訂優次,從而優化人手安排。」

楊何蓓茵(左二)聽取部門人員介紹由部門內部研發的人工智能模型。(來源:政府新聞處)

她鼓勵統計處持續應用創新科技,在簡化工作流程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官方統計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滿足政府、工商界及市民對統計資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