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僖)有關仁滙醫務集團突然停業無開工,大批顧客擔心預繳款項無法追討。消費者委員會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表示,截至今日(2日)下午4時,消委會共接獲157宗有關該醫務集團懷疑結業的投訴,涉及金額合共港幣$1,006,251港元,當中涉及最高金額的個案為$17,040,而每宗個案平均金額為$6,409。投訴按性質分類如下: 銷售手法3宗、服務延誤 1宗、服務質素1宗、更改或終止合約90宗/店舖結業 62宗。消委會提醒消費者,消費者如懷疑有違反法例或專業守則的地方,可向有關執法部門求助,亦可就其法律權益諮詢獨立法律意見。
海關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表示,截至今日(2日)下午4時,海關共接獲295宗相關舉報,現正作出跟進,如發現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情况,會採取適當的執法行動。海關發言人表示,根據《商品說明條例》,任何商戶在接受付款時,意圖不供應有關產品或意圖供應與有關產品有重大分別的產品,或沒有合理理由相信能在指定或合理的時間內供應有關產品,該商戶即屬「不當地接受付款」,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50萬元及監禁5年。
海關在處理懷疑涉及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個案時,需要考慮個別事件的實際情況及相關證據,才能判斷該個案是否有抵觸《商品說明條例》。惟每一宗個案的情況皆有其獨特性,不能一概而論。
海關提醒商戶必須遵守《商品說明條例》的規定。海關提醒市民在購買預售形式售賣的服務時,應留意預繳式消費存在一定的兌現風險,一旦遇上商戶結業或者其他不能預計的情況,消費者有機會無法兌現已購買的服務。消費者於購買服務時,應光顧信譽良好的商戶;於購買服務後,應保留交易單據及相關紀錄,若日後需作出申訴,可作為基本資料。
海關發言人補充,根據《商品說明條例》附表3所載的專業人士身分(包括但不限於註冊醫生、註冊或登記護士、醫務化驗師、放射技師、物理治療師等)從事的營業行為,不受公平營商條文所規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