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理

5月3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在香港,有一個組織長期自詡堅持和捍衛「新聞自由」,但最近爆出的一些消息卻暴露了其假正義。「香港記者協會」(「記協」)長期來自詡為新聞自由與勞工權益的守護者,然而,在Channel C欠薪事件中,其「政治掛帥」的雙重標準暴露無遺。
事情是這樣的:由前《蘋果日報》記者陳某行創辦的網媒Channel C,近期被揭發長期拖欠員工薪金,更離譜的是,該公司竟利用虛構帳目、誇大銷售數字等手法,成功騙取政府「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高達2,000萬元。錢進了口袋,老闆照樣過好日子,員工卻連飯都吃不上。而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其中一名受害者正是前記協主席陳朗昇。換句話說,這不是什麼外人遭殃,而是記協自家兄弟被「友臺」老闆坑了。按理來說,「記協」應該第一時間挺身而出,召開記者會、寫聲明稿、找律師談判,甚至拉橫幅抗議才對吧?
結果呢?「記協」像變成了「選擇性失聰」、「選擇性失明」的機構,面對自家人的呼救聲,居然裝作沒聽到。而現任記協主席鄭嘉如,一邊跟前僱主《華爾街日報》打官司打得火熱,要告到底;一邊對Channel C員工的訴求視而不見,彷彿那邊的官司才是VIP專線,這邊的欠薪只是普通櫃檯排隊。
政治掛帥「選戰場」
記協多年來劣跡斑斑,政治掛帥,為外力所用的走向顯而易見。說起來,記協一向很會「選戰場」。特朗普政府針對媒體記者,禁止他們進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記協默不作聲;美國司法部擴大對新聞來源的調查權限,記協也裝聾作啞。但只要香港政府有任何政策或措施被指「打壓新聞自由」,記協立刻跳出來大聲疾呼,甚至不惜搞遊行示威。其「雙重標準」令人側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