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姐。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友光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僖、蕭景源)主營成人和兒童各類疫苗計劃,擁有眾多本地、內地顧客的仁滙醫務集團,周四(1日)因社交平台專頁突消失及職員失聯,引發停業傳聞,逾兩千名苦主為討回預繳款項而,紛紛向警方、海關、消委會求助。本報記者今(2日)早再到仁滙尖沙咀醫療中心探訪,發現中心到了正常營業時間仍未開門,有已預約打針的內地顧客到場「摸門釘」。警方回應已收到西九龍區各警署一男六女相關報案,暫列為「消費糾紛/雜項案件」,建議受害人向消委會和海關報案。

海關回應本報查詢表示,截至今日(五月二日)下午四時,海關共接獲295宗相關舉報,現正作出跟進,如發現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情况,會採取適當的執法行動。消委會表示,截至2025年5月2日下午4時,消委會共接獲157宗有關該醫務集團懷疑結業的投訴,涉及金額合共港幣$1,006,251港元,當中涉及最高金額的個案為$17,040,而每宗個案平均金額為$6,409。投訴按性質分類如下: 銷售手法3宗、服務延誤 1宗、服務質素1宗、更改/終止合約 90宗、店舖結業 62宗。消委會提醒消費者,消費者如懷疑有違反法例或專業守則的地方,可向有關執法部門求助,亦可就其法律權益諮詢獨立法律意見。

仁滙醫務尖沙咀中心大門緊閉。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友光攝)

陳小姐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我預約打兩針,才打了一針,完全沒接到他們的停業通知,還有一針沒打。我這次是預約來驗肝,已經交了200多元,我表妹買了3,600元的疫苗計劃,也只打了一針,剩下不知道怎麼辦。他們(仁匯)16號還透過群組回覆我們查詢,完全沒說要關門。現在等了一個多小時,也沒開門,不知道怎麼辦?」至於為何購買仁匯疫苗套餐?陳小姐解釋:「是我的保險經紀介紹的,他和我丈夫是很好的朋友,2019年就介紹我們來這裡做體檢、打疫苗。現在他們關門,要去其他地方打針,會貴很多。現在心情很難受,很複雜,感覺被騙。」

不少不知情顧客到場「摸門釘」。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友光攝)

仁滙醫務透過內地「小紅書」等平台推銷疫苗計劃服務,吸引眾多內地顧客。廣州顧客Patrick早上專程由廣州來香港,準備打第三針HPV疫苗,豈料遇到,頗為無奈:「我半個月前預約這針,我就預約今天,他們完全沒有通知我改期。疫苗一共三針,花3,000元,前面兩針都打了嗎,還差一針,都不知道怎麼辦。」來港就讀的內地學生劉小姐同樣購買HPV疫苗接種服務,她表示,已在中心接種首兩針,並打算今日打第三針,豈料中心未有如常營業,懷疑集團結業。她稱,希望中心仍可安排打第三針,如果最終未能安排,亦應退還3000多元的款項。

消委會信件弃置仁滙中心地面。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

據了解,本地一眾苦主已分別成立了諸多苦主群,總人數逾千人。其中一個有400多名苦主的群組,苦主們計劃集資向法院申請凍結仁匯的賬戶,以便將來索償。亦有經信用卡付款的苦主,紛紛商討「截數」辦法,希望能減少損失,有苦主指銀行處理需時,甚至最長可達數月時間,因為需要向商戶交涉,商戶肯退回款項,銀行才能退回給客戶。至於直接付現金、以及以電子支付等方式即時付款的苦主表示,只能透過小額錢債法庭追討。

衞生署回應傳媒查詢表示,仁滙醫務集團並非《私營醫療機構條例》(條例)下的持牌處所,重申日間醫療中心、診所等機構營辦人必須領有牌照或豁免書,並遵守牌照條例及守則。但未有回應為何仁匯未申請牌照而能長年營業。根據條例規定,任何人不得在沒有牌照的情況下,營辦私營醫療機構,若干犯條例,一經循公訴程序定罪,可處第6級罰款(10萬元)及監禁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