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葉文斌
自從疫情以來,外賣平台的興起,完全改變了市民的消費習慣;從前市民要用膳,即使不到餐廳「堂食」,大部分時間都會親自到餐廳領取外賣,但隨着外賣平台的興起,只要打開手機應用程式,就有過百間餐廳外賣可供選擇,可以選擇親身到店領取,亦可以加費讓平台外賣員送貨上門。對於餐飲業而言,這是機遇也是挑戰,因為餐飲業在使用外賣平台服務同時,在確保食品質素、推陳出新方面也要努力,否則就會影響顧客體驗,或者是錯失全新的客群。
筆者在連鎖咖啡店工作,一直觀察着外賣平台服務對業界的影響,外賣平台興起,首先是為顧客帶來方便,顧客可以在不需要到店面的情況下,就可以享用到咖啡師新鮮萃取的高品質咖啡,對提升品牌影響力、市場覆蓋率以至開拓新客源,都有一定幫助;如果業界能善用平台服務,對營業額亦有所助力。
因為外賣平台以手機應用、數碼方式進行,這對業界了解顧客(尤其是不到店消費顧客)的口味,亦有很大幫助,例如當業界發現近年顧客對健康食品、飲品的需求有所增加,就可以及時研究、更新菜單,推出更多迎合顧客追求健康的食品;加上店面前線同事的真實回饋,顧客的口味、需求甚至趨勢,就會更清晰地呈現我們面前,讓我們隨時調整策略,適時推出新產品或優惠。
不過,外賣平台服務為我們帶來機遇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困難或挑戰,就如筆者自己的體驗,一些食品、飲品在店面進食、飲用時,口感通常都比較好,但以外賣平台服務在15至30分鐘後送到顧客手上,如何確保食品、飲品質素是問題,如果出現配送延誤導致產品質量有問題,就會影響顧客體驗。如何與外賣平台分擔補償成本,或者如何再改進配送服務,都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筆者認為,外賣平台服務能助業界拓展客群以至收入,但部分食店例如咖啡店、特色餐廳等,在一個特定空間內享受食物、飲品,仍然是無可取代的體驗;實體店讓顧客有更好的體驗,也為顧客提供一個休息、放鬆的空間,最理想情況,是兩類顧客都能夠兼顧,令業界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除了外賣平台的興起與合作,餐飲業界亦可以結合社會、社區特色,在店內進行不同活動,例如是聯乘IP產品、舉辦親子繪畫工作坊等,把業界與顧客、居民更好地連結在一起。
外賣平台服務仍在發展當中,也是餐飲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縮影,近日有媒體就平台收費、外送員待遇等問題作出詳細報道,筆者認為,相關平台服務肯定會繼續發展與普及,政府、業界以至外賣平台要加強合作,提升服務,完善相關法律或規則,為市民提供優質服務之餘,也讓外賣平台服務有序地運作,一同推動餐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為太平洋咖啡董事、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屯門區議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