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4月2日宣布所謂「對等關稅」,過去一個月美國對華關稅訛詐一再加碼,中國則不畏霸權迎頭反制,其間全球經貿秩序深受打擊,國際金融市場巨幅波動,濫施關稅對美自身的反噬也開始顯現。在美挑起貿戰滿月之際,香港文匯報從今日起連續三日推出專題報道,對此輪貿戰進行盤點和展望。

(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自特朗普4月2日宣布所謂「對等關稅」以來,中美貿易戰火持續升級。美方在短短8天內三度加碼,最終將對華關稅推高至145%,個別產品累計稅率高達245%。中方一方面迅速採取多層次反制措施,通過對等上調關稅稅率、世貿訴訟、出口管制等手段予以回擊;另一方面堅持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向外資開放共享國內巨大市場機遇,並支持中國企業開拓內需及新興市場,以應對美國關稅戰引發的市場衝擊。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4%,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經濟韌性成為中方反制的底氣關鍵。面對美方的極限施壓,中方態度一貫明確: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美「關稅大棒」與中國反制措施

4月2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貿易夥伴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對中國商品加徵34%關稅。此舉迅速遭到全球譴責,引發美國股市連續下跌。自此也拉開了新一輪中美貿易戰的序幕。

面對美方挑釁,中國迅速打出一系列「組合拳」進行反制。4月4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自4月10日起對原產美國商品在現行稅率基礎上加徵34%關稅。同日,商務部等部門同步實施稀土出口管制等六項措施。

美方8日將此前宣布的34%對華關稅追加提升至84%,使特朗普政府任內對華累計關稅達104%。中方9日作出對等回應:將美國商品關稅同步提升至84%,新增12家美企納入出口管制,並將護盾人工智能等6家實體列入不可靠清單。

●經濟韌性成為中方反制的底氣關鍵。圖為4月16日,在第137屆廣交會新能源展區,境外採購商在一展位參觀諮詢。 資料圖片

美無視提醒損人害己

其間中國發布《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白皮書表示,中美經貿合作為雙方帶來的經濟利益巨大,美方加徵所謂「對等關稅」損人害己。

然而,美方無視中方提醒,繼續加大攻勢。雙方博弈隨美方10日單方面將中國商品關稅推高至125%達到頂峰,創下現代貿易史罕見紀錄。中方翌日宣布實施同等力度反制,形成全球矚目的「雙125%」關稅對峙。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美對華累計加徵關稅已達145%,部分商品疊加2024年拜登時期關稅,已高達245%。中方同步聲明未來將不再理會美方的關稅數字遊戲。

壓力之下,特朗普開始了「話術表演」。17日,特朗普第一次提到在和中國討論關稅協議,一直到25日,特朗普連續4天基本每天都會釋放一次中美「正在聯繫」或者「已經聯繫」的信息。美股應聲上漲,美元也開始走強。眼看套路有用,特朗普和他的經貿團隊開始「硬蹭」中國,短短10天之內,至少說了11次「在和中國聯繫」。中方則多次回應未與美方進行任何磋商和談判,並闡明底線:如果美方真的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當停止威脅訛詐,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同中方進行對話。

●中國外貿夥伴多元化,對美依賴度持續降低。圖為4月29日,廣州港首條直航南美洲西海岸的航線正式開通。該條航線將廣州港南沙港區與秘魯錢凱港、墨西哥曼薩尼約港、智利聖安東尼奧港等港口串聯,開通後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與拉美西海岸地區的物流通道升級,為中拉經貿往來再添黃金通道。中新社

中方對外開放決心不變

此輪貿易戰加稅幅度攀升之快令全球側目,中美雙方從34%到125%僅用時9天。而中方的反應速度之快、反制力度之強、應對工具箱之豐富,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捍衛多邊貿易體制的決心以及中方「奉陪到底」的充足底氣。中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連續八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貿夥伴多元化,對美依賴度持續降低,目前對美出口佔比下降至14.7%。

與此同時,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在8日—9日召開,提出與周邊國家鞏固戰略互信,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隨後,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啟今年首次出訪,對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其間簽署超百份合作協議。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對香港文匯報指出,特朗普試圖通過貿易保護主義遏制他國發展,而中國正以越來越開放的姿態,構建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格局。

4月下旬,中國政府連續推出擴大開放重磅措施,頒布新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發布《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關於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意見》等,在電信、醫療、互聯網等多領域繼續向外資開放市場。同時,中國商務部等6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離境退稅政策擴大入境消費的通知》,吸引入境遊客消費。

在內需方面,中央醞釀穩就業穩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舉措,將成熟一項推出一項以國內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商務部還同步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改革,通過優化市場准入、拓展銷售渠道、強化財稅支持等舉措助力外貿企業轉型。京東、盒馬等電商平台積極響應,推出專項扶持計劃。

消費轉向本土品牌 民眾身體力行撐國貨

美國的「關稅大棒」讓美國消費者苦惱買不到質優價廉的中國產品,也在悄悄改變着中國消費者的購物車。從華為、小米等國產品牌手機替代iPhone,到比亞迪等國產新能源車取代合資品牌,運動服飾類更是大幅向安踏、李寧等國貨傾斜,中國消費者正用實際行動支持本土製造。

●4月25日,北京永輝超市喜隆多店的外貿產品專區吸引消費者。 中新社

消費轉向國貨的趨勢近年來越發明顯。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本土消費品牌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佔比約為65%-70%,本土品牌在運動服飾行業前20大品牌中佔比約60%,安踏、李寧、特步等頭部企業持續擴張。

「以舊換新」的國策支持,也為國貨消費添薪加火。剛工作三年的職場「萌新」馬小姐就因此喜提新車。她用老父親此前的舊車抵扣2萬元人民幣,置換了一輛國產極氪轎車,還把手機換成了OPPO。「國貨又便宜又好用,關鍵質量也不輸國際品牌,性價比太高了。」

企業也紛紛發力,比如永輝超市等零售巨頭設立國貨專區,讓優質國貨觸達更多消費者,「故宮聯名」「非遺賦能」等國潮營銷策略,精準擊中年輕消費者需求。北京市民張先生認為,選擇國貨既是對品質的認可,也是對中國製造未來的信心。

中企對外拓多元化市場 對內挖掘國內消費潛力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對香港文匯報表示,面對美國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帶來的衝擊,中國企業最主流的應對舉措有兩條路徑:一是在國際上開拓多元化市場,尋求新的合作夥伴和銷售渠道,二是出口轉內銷,重點挖掘中國國內14億人廣闊市場的潛力,從而減輕對美國單一市場的依賴風險。此外,白明提到,主營業務出口美國受到阻礙的中國企業,仍然可以以小批量出口的方式維持客戶關係,一旦市場有新的變化,就能捷足先登,以免錯失機遇。

湖北益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勇表示,公司正在協調美國合作商,商談關稅成本承擔方式,努力抵消關稅政策帶來的影響。公司還將進一步拓展全球經銷商網絡,在印度、巴西等地開闢新市場。

主要從事箱包製造的新秀集團運營總監徐洪水表示,公司正通過跨境電商平台加大對美零售,此外2020年以來就開始在東南亞布局工廠,同時還在嘗試轉口貿易,多種渠道降低關稅影響。

「龐大的內需市場為眾多外貿企業提供了發展空間,國家一系列穩外貿舉措以及支持『出口轉內銷』政策,也助力外貿企業將關稅壓力轉化為深耕國內市場的動力。」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說。

【專家解讀】維護全球貿易秩序 中國起到「領頭羊」作用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對香港文匯報表示,過去一個月,中國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反制措施初現成效,尤其在大豆、豬肉、稀土等關鍵領域,已起到一定作用。中國在上述領域是美國的重要出口市場之一,反制措施將使美國很多產品都面臨着失去中國市場的風險。

白明認為,美國正在承受貿易保護政策反噬的代價,首先,特朗普所謂「對等關稅」將引發輸入型通脹壓力,加上中方精準反制抬升美國企業供應鏈成本,美國將面臨通脹大幅上漲的壓力,美聯儲的決策空間也受到壓縮。其次,美方挑起的這場貿易戰,對美國消費者以及就業市場的負面影響,遠超預期。

同時,中國作為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挺身而出,以「領頭羊」的姿態激勵其他國家勇於拿起對等反制的武器,回擊美國,維護了貿易秩序。此外,中方還用多角度、多層次的豐富反制工具,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對抗單邊主義的可行路徑。

白明認為,未來不管美方施展何等伎倆,中方都不會輕易改變立場。「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這就是中方的態度,若談判,雙方必須在平等的基礎上洽談,倘若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也會因時因勢而為。中方將繼續發揮全球貿易穩定器的作用,通過深化RCEP、「一帶一路」等,繼續擴大新興市場布局,構建更具韌性的國際貿易網絡。

相關閱讀:

灣區企業無懼關稅戰 產值倍升成新型工業化佼佼者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