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紀念黃賓虹誕辰一百六十周年藝術展」開幕。(受訪者供圖)
展覽現場。(記者茅建興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茅建興 杭州報道)2025年是藝術巨匠黃賓虹先生誕辰一百六十周年,「天地人——紀念黃賓虹誕辰一百六十周年藝術展」29日在浙江省博物館開幕,回顧一代宗師的藝術歷程,同時也向先生與家屬七十年前的無私捐贈致以深深的敬意。本次展覽涵蓋了黃賓虹的經典作品、珍貴畫稿、手稿及其收藏古物等,共計160餘件(組),在展現黃賓虹超塵拔俗的藝術才情的同時,更彰顯其深厚的文化修養和寬闊的人生閱歷。

1954年黃賓虹在杭州靈隱飛來峰寫生。(受訪者供圖)

黃賓虹(1865-1955),原名質,字朴存,別署予向,一作濱虹,中年更號賓虹,後以號行。祖籍安徽歙縣,生於浙江金華。黃賓虹不僅酷嗜書畫,還能琴劍,擅詩古文辭、治印,兼攻經史、佛道及金石文字之學,均深有造詣。黃賓虹不僅是傑出的山水畫家,更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學研究的奠基者、開拓者之一。他學養淵博,在繪畫理論、技法、畫家史料、金石文字等方面着述宏富,造詣尤深。其專門論述與編纂書報超三十種,數千篇長短文字逾五百萬言。「廚房之外,皆可取走」。黃賓虹逝世後,先生的家人秉承其遺志,慷慨地向浙江省博物館捐贈了一萬餘件藏品,包括自作書畫、古代書畫、金石古印、銅瓷玉器、碑帖典籍及珍貴手稿信札等,是中國近現代最為完整的藝術體系捐贈。

黃賓虹 擬宋人畫意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1948年夏天,年屆85歲的黃賓虹應國立杭州藝專(中國美術學院前身)之聘,擔任國畫教授。他從北平南下,來到美麗的西子湖畔棲霞嶺,每日看山讀畫,治學習藝,創作了大量的精品佳作,達到了藝術生涯的頂峰。「願作西湖老畫工」,這是黃賓虹的願望。棲霞嶺31號,是黃賓虹晚年生活過的故居,如今是黃賓虹紀念館。「希望觀眾在看完黃賓虹的畫作之後,可以到棲霞嶺31號看看賓老故居周圍的環境。站在故居的小樓上望外面的遠山,大抵就可以明白他為什麼心中會有這樣的山水了。」展覽策展人、浙江省博物館書畫部館員劉叢說。

展覽展示了黃賓虹家屬向浙江省博物館捐贈的一萬餘件藏品記錄,是中國近現代最為完整的藝術體系捐贈。(記者茅建興攝)
展覽吸引了許多觀眾。(記者茅建興攝)
浙江省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紀雲飛。(記者茅建興攝)

追尋黃賓虹藝術探索軌跡

展覽分為「參書畫內美」「窮古今常理」「法天地元氣」「覽世間寶藏」和「悟萬物生機」五個單元,涵蓋黃賓虹藝術創作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呈現其豐富的藝術創作面貌。展廳中,可以追尋黃賓虹破繭化蝶的藝術探索軌跡,體悟他筆下山川渾厚、草木華滋、水流花放的生命力,了解他在詩詞、書法、金石、美術史論、鑒賞等多方面的造詣和成就,仰望他對於自然人文的情懷和社會民族的責任感與擔當精神。

黃賓虹 青城坐雨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展覽中,觀眾可一睹黃賓虹創作的《青城坐雨》圖,這是浙博館藏黃賓虹代表作之一,體現了黃賓虹在師造化過程中的筆墨探索,細緻了解黃賓虹的「五筆七墨」法。展覽中「夜山」和「雨山」部分展出的4件作品中,《溪橋煙雨》是黃賓虹在西湖邊的「棲霞嶺曉望北高峰寫此」,劉叢表示,畫面中這種煙雨朦朧、水汽氤氳的感覺是觀者可以直面感受的。同樣的棲霞嶺題材,黃賓虹繪過多幅,「而這幅畫面所傳遞的煙雨朦朧的質感,可喚起人們在煙雨天行走在西湖邊斷橋和蘇堤時的相似記憶。」

展覽展示了黃賓虹香港鉛筆寫生稿。(記者茅建興攝)
黃賓虹先生之孫黃高讓作為家屬代表發言。(記者茅建興攝)

黃賓虹先生之孫黃高讓作為家屬代表發言。他對浙江省博物館表達了誠摯的謝意,家族捐贈的萬餘件藝術藏品在館方精心整理下得以在新時代煥發光彩。他表示,黃賓虹的一生與浙江淵源深厚,今人重溫他的藝術成就,更需傳承他「師古不泥古」的精神。曾孫黃坤表示,這次展覽家屬們從武漢、上海、杭州很多人相聚在一起,作為後人他們也一直保持黃賓虹的藝術繪畫精神,「我們有家訓『作畫如登山,一刻不能歇。』,也是我們這一代的座右銘,我們家族一直秉持着家國情懷。曾祖父走遍大山大水,七上黃山,他對黃山、對浙江這片養育他的水土感情非常深厚。」

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廣勝致辭。(記者茅建興攝)

以先生為榜樣創藝壇佳作

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廣勝表示,作為中國近現代山水畫的一代宗師,黃賓虹先生是真正的「畫之大者」,他師法古人,又突破前人,更博採眾人,一直在不停地自我超越。本次展覽以「天地人」為主題,既是對黃賓虹藝術精神的傳承弘揚,也是對浙江書畫文脈的深情回望。陳廣勝強調,要以「天」為境:繼古開今,賡續文化根脈。黃賓虹先生曾說中國畫有三不朽:「用墨不朽」「詩書畫合一不朽」「能遠取其勢、近取其質不朽」。要遵循黃賓虹先生天人合一、繼古開今的創作觀,以‌文化基因激活工程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讓綿延不絕的文化根脈在現代土壤裏開出新花。要以「地」為基:腳踏厚土,深耕文旅融合。黃賓虹先生的藝術扎根於浙江大地,從金華山水的靈秀到富春江畔的蒼潤,他的筆墨始終飽含對故土的深情。要大力實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以「詩畫浙江」省域品牌為引領,積極打造一批「藝術+旅遊」標誌性項目,讓像之江文化中心這樣的文博場館進一步成為國內外遊客的「打卡地」,使更多風景都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文化地標。要以「人」為本:薪火相傳,激蕩奮進精神。黃賓虹先生是畫壇一代名家,也是卓越的文化傳承者。他在亂世中堅守文化自信,用藝術喚醒民族精神,晚年又將畢生珍藏捐獻給國家,留下「國畫之民族性,非筆墨之中無所見」等箴言。文藝工作者要以先生為榜樣,不斷守正創新,創作出更多彰顯中國氣派、時代精神的藝壇佳作。

嘉賓觀展。(受訪者供圖)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許江表示,黃賓虹先生是浙江20世紀畫壇四位巨擘之一,以「渾厚華滋」的東方美學風格開創出獨特的藝術天地,體現了筆墨精神與自然生命的深度融合。他一生遍訪山川、潛心寫生,在北宋山水精神的啟發下形成自成一格的繪畫語言,其作品蘊含着深沉的人文氣息與民族精神。黃賓虹先生不僅是藝術大家,更是文化傳承的典範,值得我們世代尊崇與深入研究。

黃賓虹先生之孫黃建年先生向浙江省博物館捐贈了花鳥藝術攝影作品。(受訪者供圖)

幼孫黃建年推花鳥藝術攝影展寄託情懷

開幕式上,黃賓虹先生之孫黃建年先生向浙江省博物館捐贈了花鳥藝術攝影作品。浙江省原省長呂祖善宣布展覽開幕。

黃賓虹幼孫黃建年也帶來了「他界——黃建年花鳥藝術攝影作品展」作品「 素雪」。(受訪者供圖)

此次為紀念黃賓虹誕辰一百六十周年,黃賓虹幼孫黃建年也帶來了「他界——黃建年花鳥藝術攝影作品展」。黃建年表示,「我今天也帶來了一場攝影展覽。我雖然不會畫畫,但我希望藉助相機這支『畫筆』,來抒發我的情感,寄託我的情懷。」

黃賓虹幼孫黃建年也帶來了「他界——黃建年花鳥藝術攝影作品展」作品「廓」。(受訪者供圖)

黃建年雖然沒能直接繼承祖父追求筆墨的世界,拿起的也不是毛筆,而是相機,但在藝術創作中對自然的觀照和對生命的關懷,祖孫二人有着許多相合之處。本次展出的花鳥藝術攝影作品中,草木的生長凋零、鳥類的遷徙繁衍、四季的物候變化、天地的日月輪轉,以及附在作品下的隨筆心語,都是他個人對於「生命」的體悟,對於「自然」濃烈而又真摯的情感。

本次展覽時間持續至6月8日。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