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AI換臉成電視劇主角、人形機器人跳舞互動、機械臂表演非遺皮影戲……在深圳市光明科學城,一艘「科幻方舟」即將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將於5月1日正式開館。4月30日,記者提前探營這座充滿魅力的科技館,體驗最前沿的科技。港人可憑回鄉證、居住證等個人有效身份信息實名制預約購票,其中,常設展廳普通票50元人民幣/人,6歲至18歲青少年優惠票32元/人。五一期間票價五折。為便利港人北上逛館,還專設了港澳台居民專屬通道。福田口岸搭乘地鐵4號線轉6號線至光明站即可直達。

坐落於深圳市光明區科學公園的深圳科技館新館是全球首個數字文明科技館,總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設用地面積6.6萬平方米,總建築高度約57米,地上6層,地下2層,其中中庭高38米,由國際著名設計事務所ZHA借鑒未來主義美學操刀設計,以自然形態為靈感來源,流線型的造型融合科技元素,猶如一艘駛向未來的「科幻方舟」。


據介紹,展館以「數字文明·創新未來」為展示主題,以「通信科技」為展示主線,通過融合前沿的數字與科技文明成果,打造全球首家數字文明科技館,為全國科技館的主題探索與創新實踐提供新思路。館內設5個主題展廳,25個專題展覽,涵蓋950個趣味展項,其中創新展項和互動展項的佔比均超過80%,將科學奧秘層層解碼,通過多元的科學儀器、交流互動和趣味講解,科學文化更易懂。


9.5萬餘塊幕牆巧「變妝」上演光影魔術
深圳科學技術館造型獨特,宛如「科幻方舟」,外立面幕牆面積超6萬平方米,由9.5萬多塊「星際拚圖」組成,這些會「變裝」的不鏽鋼面板分灰、藍兩種「妝色」,隨曲率變化產生漸變,使整個幕牆在陽光等自然光及場館燈光不同角度的照射下,可模擬出極光、星雲、耀斑等瑰麗的宇宙奇觀。遠遠望去,它的外觀在不同天氣、不同時段,會呈現出「變裝」的視覺幻象,科技感十足。


據中建二局華南公司深圳科學技術館項目總工程師王瑩介紹,建築外牆採用不鏽鋼着色工藝,要實現至少50年的完美擬態,關鍵需為各類幕牆找到耐用的「妝色」。為此,項目團隊在全國採集樣品,全天候曝光記錄不同工藝下的幕牆着色效果。同時,聯合多方專家,持續調整藥水酸度、着色時間等關鍵參數,改進實驗方法。經上百次實驗,實現Inco染色工藝優化,讓幕牆面板的「妝色」便變得精緻穩定。

記者在現場看到,場館建設沿建築曲面鋪展千餘根斜柱,打造「無柱化」中庭,節省觀賞空間。斜柱最大傾斜角度為36.5度,最大重量為17.4噸,最大長度為14.8米,斜柱超大的傾角、重量及長度對安裝提出巨大挑戰。對此,項目團隊根據不同分部結構精確計算每根斜柱重心,靈活採取「反拉雙鋼絲繩+工字鋼」支撐和杠件支撐兩種方式,以簡化難,確保安裝精準度。

王瑩表示,建設過程中,建設團隊攻克諸多難題,面對複雜結構,運用BIM技術精確建模分析,保障設計與施工無縫對接。在關鍵的大跨度鋼桁架施工中,團隊採取「預製桁架構件+分區地面拼裝+液壓整體提升+吊裝補缺」的吊裝方案,通過BIM三維風險核算精確指導,成功將重達2200噸的「鋼冕」從二層跨越33米高度穩穩提升至屋頂,為實現建築的「無柱化」中庭奠定基礎。

項目團隊還採用新型透水混凝土、植草磚等材料構建全域滲透系統,有效緩解地表徑流污染及內澇,滿足園區灌溉和抑塵用水。場館屋面鋪設了460㎡光伏板,能滿足20%的用電需求;新風系統能量回收效率達60%,減少能源消耗。在海綿城市建設方面,通過利用「雨水花園+透水鋪裝+末端雨水回收」技術,可實現非市政供水利用率達40%以上。

港人預約購票逛展交通指引
預約時間:深圳科學技術館實行網絡實名售檢票,每天20:00放第三天的票。
購票方式:「深圳科學技術館」微信小程序線上預約購票,同一有效證件號每日限購1張門票。
港人有效證件: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回鄉證)、中華人民共和國港澳居民居住證。
檢票方式:必須持本人購票證件原件檢票,門票當日有效,可多次入館,過期作廢。
開館時間:周二至周五10:00-17:00;周六至周日及國家法定節假日09:30-17:00(每日16:00停售當日票,16:30停止檢票);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外)。
交通指南:福田口岸地鐵4號線至紅山站,轉地鐵6號線(光明線)至光明站,從C、D出口經二層通道可直達科技館二層南門、北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