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滙豐與中節能皓信今日發佈的「滙豐大灣區ESG指數」2025年首季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市場發展蓬勃,GSSS(綠色、社會、可持續發展及可持續發展表現掛鈎)債券以及ESG主題基金發行規模按年錄得顯著增長。在金融支持和政府政策的推動下,大灣區ESG區域指數一季度按年微升1%,達到125.75。
報告顯示,大灣區的GSSS債券發行規模在首季按年增長了30%,其中超過八成為綠色債券;在綠色和可持續投資方面,新發行的ESG公募基金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2.5倍。此外,廣州和深圳的碳排放交易市場也在持續擴容,更多行業及企業被納入交易範圍,整體交易規模在全國保持領先。
滙豐大灣區總監陳慶耀表示,大灣區綠色金融體系不斷完善,為區内實現可持續及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碳交易機制為大灣區製造業的升級轉型帶來動力,而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產品則可為企業實現低碳減排提供資金支持。作為全國乃至全球的製造業中心,大灣區在利用綠色金融市場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積極的示範作用。
與此同時,大灣區企業的ESG表現持續改善,首季度行業子指數按年增長22%,達到227.19。報告顯示,區內企業正積極採取行動推動低碳轉型。於2019至2024的五年間,透過科學碳目標倡議組織(SBTi)首次設定減排目標或作出減排承諾的企業數量從個位數增至超過110家。在參與碳信息披露項目(CDP)問卷評估的企業中,取得A級(包括A和A-)評分比例亦從4%升至17%,並有超過四成企業在去年的評估中取得B級(包括B和B-)評分。
中國節能環保(香港)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廖原表示,從報告中可以看出,大灣區政府和企業在推進低碳轉型時對接國際標準,並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制定獨具特色的「大灣區解決方案」,積極應對日益嚴格的國際ESG監管要求。例如香港政府為航運業制定減排目標,鼓勵業內企業更多使用綠色燃料,並通過優惠計劃等機制鼓勵該行業落實綠色轉型。
報告還重點分析了汽車子行業如何在日益複雜的貿易環境下推進可持續發展。作為全國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及鋰電池製造中心,大灣區的相關企業正通過優化產業佈局、拓展多元化市場以及參與制訂規則等舉措應對關稅壁壘等挑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