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崔瀅、孫嘉蔚)近期本地經濟狀況下滑,兩餸飯成行成巿,但銅鑼灣一間甜品店每晚依然門庭若市。該店老闆翠姐身體力行詮釋肯搏肯拚的「獅子山精神」!年輕時在糖水舖打工的翠姐鍾愛甜品,聯同兩個合夥人開了一間糖水店,經多年努力,店舖不斷擴張,現時已成為香港其中一間具代表性老牌糖水店。如今翠姐年紀漸長,多年來辛勤工作引致各種病痛,右腿膝蓋明顯比左腿腫了一圈,但她仍永不言休:「因為熱愛甜品,所以會一直堅持,即使家人反對也會繼續做下去,堅持到做不到為止。」
今年71歲的翠姐現時每日也堅持早上5時半到舖頭開始製作糖水,問及為何這個年紀仍堅持每天前來工作,翠姐表示,「首先是熱愛,我真的非常喜歡甜品,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無人傳承。」翠姐早上便會開始製作招牌芝麻糊、核桃糊,待下午店舖開門後會到各分店巡店,晚上工作到11時多才回家休息:「現在做甜品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用很多功夫,例如磨糊,又要磨,又要煮,水放多了會腥,放少了會結塊,所以控制水量很重要,因此都是自己去做,怕因為操作不當影響整體的口感。」
親力親為嘆孩子拒入行
對於何解不將手藝傳承給自己的孩子,翠姐坦言家人不肯做:「年輕人都不肯做,太辛苦了,要很早起床很晚收工,起早摸黑,早上5點多起床到晚上12點,年輕人現在都不肯做飲食!」即使現在每天很辛苦,翠姐依舊堅持親力親為。
老闆保員工疫情照出糧
早年的新冠疫情是飲食業經營最難的時刻,翠姐回想當時沒有出人工,但依舊在堅持,只要有錢就保證夥計有薪資,但翠姐自己9個月沒拿到人工。為減省支出維持店舖營運,店裏阿姨輪流上班,一個人返兩日便休息,另外一個人頂上。為糖水店工作了5年的平姐也表示,老闆人很好,從不拖欠工資。
年輕人難吃苦靠老阿姨
記者發現,該店招請的大多是都是年長阿姨,問及原因,翠姐坦承:「香港很辛苦的工作請不到年輕人,並且年輕人的耐力不夠,阿姨個個都能吃苦,上了年紀做事情比較穩重,這一行又是需要比較細心的人,女性比較細心。」已經營糖水店數十年,翠姐艱苦經營下生意火爆,甜品也被男女老少不同年紀的顧客認可。據翠姐指產品不僅老一輩港人喜歡,也捕捉了很多年輕人的胃,還有很多慕名而來的顧客前來體驗香港的老派糖水。

年長阿姨齊心撐起半邊天
廚房麥阿姨:多賺點好好退休
已經年過六旬的麥阿姨從年輕開始就在廚房工作,這是她在該店工作的第1年,早上6時半開始工作,下班後還要買菜回家煮飯。家中各人都勸她不要繼續做了,但麥阿姨還繼續堅持:「我想多賺一些錢減輕家庭負擔,做到70歲就退休。」麥阿姨認為,女性本身很辛苦,又要出來做事,還要照顧家庭,但做人要開心,家人團團圓圓,仔女乖就很好。
平姐:勞資融洽不分你我
55歲的平姐是從內地到港定居,已在店舖工作5年多,她透露剛來港的時候因為不會聽也不會講廣東話,因此非常難熬,但依舊堅持。平姐指對比其他公司,老闆不會管特別多,只要求員工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因此她們都願意早一點來店裏做準備,開門時間一到就可以營業。店舖的氛圍在平姐的帶領下,也非常融洽,大家一起做事,不分你我,只想把事情做好。問及為什麼能堅持做下去,平姐說:「我就是一個簡簡單單的人,有事情做就很好,休息的時候把屋子打掃乾淨,和孩子聊聊天,讓自己開心些就會忘記煩惱。」
劉姐愛老店人情味
店裏年輕的夥計劉姐,年輕時代在深圳打工,會和姐妹們外出唱K,但也因此後悔年輕時沒有留下很多積蓄。後來到了香港工作,一直從事餐飲行業,問及為什麼會來這家店,劉姐表示:「個個同事非常好,作為新人在遇到不會或者做錯事的時候也未有被罵,反而同事會教她怎麼把事情做好。」劉姐堅持錢夠用就好,年輕時候不能一直忙工作而忽略了身體,雖然現在打工辛苦,但她會在感覺做不下去的時候給自己一兩個月的休息時間,再重新出發再工作。對於過往經歷的艱難、不開心,劉姐說:「煩惱都忘記了,不去想,想了就會每天煩躁。」
李姐打扮靚靚為工作
剛剛來店工作2天的李姐(化名),之前一直做點心做到退休,休息了2周又重出江湖找工作,全因老公年紀大,仍要維持生活。就算工作如何辛苦,李姐依舊堅持每日悉心打扮才出門,她笑說:「已經習慣了打扮好再出門,這就是人生的昇華!」
(來源:《香港仔》P4)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