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照護食」是專為有咀嚼及吞嚥障礙人士而設的食物,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譚穎茜今(29日)出席「大灣區卓越影響力論壇2025:樂齡灣區展未來」時表示,社聯用了近6年時間遊說大型連鎖餐飲店推出長者「照護食」,主要由於企業認為香港市場規模細,只有約百多萬名長者,而當中吞嚥障礙人士只有約40萬名。然而若以整個大灣區計,單單廣東省已有近1,700多萬名65歲或以上長者,可見大灣區的銀齡產業商機龐大。過去在製作「照護食」的主要困難之一是市場充斥多項不同軟餐、碎餐及醫院餐等標準,因此社聯引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並作為本港首份「照護食標準指引」的制訂基礎。其後,有內地養老院舍向社聯查詢,希望將該標準引入內地,因此社聯正申請灣區「照護食」標準。

譚穎茜相信,除了飲食標準,制定其他安老標準是香港的潛在商機。本港銀齡產業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日本,香港可以作為定立標準的基礎,再於內地研究和生產,相信產品會較對手更具競爭力,特別是內地人對香港銀齡產業的品牌充滿信心。

譚穎茜指出,現時50歲已稱為「備老」階段,所以銀齡產業的範圍可以好闊,而業界亦積極引入樂齡科技以減輕人手負擔。

(左三)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譚穎茜。(記者 曾業俊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