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內地及香港均面臨人口老化,星展基金會今(29日)舉辦首屆「大灣區卓越影響力論壇2025:樂齡灣區展未來」,與政商領袖及社企共同探索如何將銀齡轉化為創新和經濟成長的新動力。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出席上述場合時表示,比較鄰近地區,2022年本港長者人口比例為20.8%,高過內地的13.7%,但低於日本的29%。何啟明估計,未來幾年本港人口高齡化速度將加快,之後會漸趨平穩;反之內地高齡化趨勢則會「先慢後快」。因此,銀齡產業將成為本港未來幾年的經濟契機,若發展成熟並形成體系,將可外銷至未來長者人口快速增長的內地或海外市場。
何啟明指,截至2023年,本港約有164萬名65歲或以上長者,佔整體人口21.9%;以及24萬名85歲或以上長者,佔整體人口3.2%。預計到2046年,本港65歲或以上長者佔整體人口的比例將增加至33.5%或274萬名,而85歲或以上長者比例則增加至9.8%或80萬名,數字比過去30年大幅上升。長者生活需要較一般成人極為不同,即使65歲及85歲的需要亦差別好大。目前本港安老成本不斷上升,同時人口老化導致勞動人口減少,令整體社會GDP增速放緩,因此特區政府正研究減低安老成本但同時維持現有質素,包括考慮透過樂齡科技及金融業支援。
他提到,最新施政報告提出成立「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目標包括促進「銀色消費」、發展「銀色產業」、推廣「銀色品質保證」、推廣「銀色財務及保障安排」,以及釋放「銀色生產動力」。本港亦需要更多安老相關的專業人士,包括職業治療師和言語治療師,同時可考慮使用更多機械人輔助安老照顧。何啟明建議,銀齡產業要進入大灣區內地城市、東南亞或歐美市場,可透過電商打入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