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廣核大亞灣核電基地。(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4月29日,中廣核廣東大亞灣核電基地六台機組累計上網電量突破1萬億千瓦時,成為我國首個達成此里程碑的核電基地。其中,輸送香港的電量超3200億千瓦時,佔香港總用電量的四分之一,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清潔能源保障。

矗立在南海之濱的深圳大亞灣核電站於1994年商運投產,是我國大陸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其後,中廣核在其基礎上又建設了嶺澳核電站一期、嶺澳核電站二期四台機組,大亞灣核電基地形成總裝機容量超600萬千瓦的壓水堆核電機組集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壓水堆核電基地之一。從第一度電的點亮,到萬億度電的跨越,大亞灣核電基地見證了我國核電從跟跑到領跑的蝶變。

中廣核大亞灣核電基地嶺澳核電站航拍。(受訪者供圖)

減排二氧化碳超過8.2億噸

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亞灣核電)總經理何六一介紹,大亞灣核電基地始終以「核安全生命線」為根基,到目前為止,已累計安全運行超過135堆·年,2024年衡量核電運營水平的WANO(世界核營運者協會)指標86.1%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嶺澳核電站1號機組以6731天(截至2025年4月29日)創造了國際同類型機組安全運行天數的世界紀錄並持續刷新。

據測算,大亞灣核電基地累計上網電量等效減少標煤消耗超過3億噸,減排二氧化碳超過8.2億噸,相當於植樹造林約225萬公頃,可覆蓋面積超11個深圳或20個香港。

DeepSeek等AI技術賦能核電業務

「三十而立」的「老牌核電明星」,也正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煥新升級。

「大亞灣核電站已安全運行31年,我們在其30年大修改造中,實施技術改進近200項,技術創新超50項,機組核安全水平、數字化、可靠性得到全面提升。」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亞灣核電)總經理何六一透露,改造後的兩台機組每天可多提供清潔電力超200萬千瓦時。其中,作為核電站「神經中樞」的數字化儀控系統改造,將大亞灣核電站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組裝式模擬控制系統改造為國產全數字一體化控制系統,核電機組自動化控制水平和本質安全得到顯著提升,在一次併網成功後,該系統始終保持「零缺陷」安全穩定運行,為全球同類型核電機組控制系統改造提供了成功樣本。

同時,大亞灣核電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推動AI技術與核電業務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大亞灣核電已實現DeepSeek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並在此基礎上開發上線大修關鍵路徑分析等3項AI智能體應用,助力核電站安全運行和管理效率提升;利用AI視頻分析和物聯網技術,實現人員行為智能監控、反應堆水池防異物實時監測、蓋板打開狀態預警等功能,開啟數字安全監管新模式;全球核電領域首台高自動化蒸發器一次側堵板自動拆裝機器人在基地成功試用,減少了堵板拆裝人因失誤,有效提升大修安全。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