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望賢)深圳理工大學在光明天安雲谷舉辦第二期SUAT Tech-Talk科研成果發布會,本期發布會聚焦生命健康和生物製造領域,共發布了5項科研成果,其中4項來自深圳理工大學教授的企業,涵蓋了幹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空間多組學技術、中樞神經系統創新藥研發、活細胞成像分析以及腦卒中治療系統等多個領域,充分展現了深圳理工大學在生命健康和生物製造領域的科研實力,以及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的良好態勢。
發布會吸引了企業家、投資人、行業專家、政府主管部門負責人、深圳理工大學教授代表與部分首屆本科生等約80人參與,共同探討該領域的科研成果轉化與產業發展新機遇,並以知識產權助力科研成果「破繭成蝶」。

值得關注的是,活動現場比如深圳理工大學生命健康學院院長葉克強團隊的「中樞神經系統創新藥和診斷方法開發」,針對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與診斷難題,自主研發了創新藥,而且是全球首款進入臨床階段的小分子TrkB受體激動劑,既能改善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學習和記憶能力衰退的症狀,又能延緩疾病進程。另一款自主研發的帕金森病早期診斷PET示蹤劑,已經完成了臨床前數據驗證並在頂級期刊Cell上發表,有望成為全球領先的針對α-突觸核蛋白靶點的診斷類核藥。這些成果填補了相關領域空白,為醫療機構、藥企和研發機構提供了新的治療和診斷手段,具有顯著的臨床、科研價值以及廣闊的市場前景。
深圳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朱迪儉表示,作為新型研究型大學,深圳理工與生俱來就擁有創新基因,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前沿交叉領域勇攀基礎研究高峰,並致力於在科研到產業的「斷點」上架橋鋪路,解決科研成果轉化的難題。「在生命科學領域,學校教授團隊藉助生物製造技術重塑傳統醫藥行業格局,學生團隊也將走進企業實驗室和研發中心,參與從科研到臨床應用的實踐,這正是深圳理工大學『分軌培養』培養模式的生動體現——學術軌攀登生命科學高峰,工程軌搭建生物製造產線,創業軌孵化下一個醫藥獨角獸。」

深圳理工大學還邀請了睿健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魏君作了題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通用型細胞藥物開發之路》的分享,並聘請她為學校的產業導師,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指導。魏君表示,睿健醫藥將開放企業實驗室資源,為學生提供實習、參觀等實踐機會。
中國建設銀行光明支行行長李雲飛以《義利雙彰,守正創新》為題,為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提供了金融層面的思路,助力深圳理工科研成果更好地走向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