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鳳翔

踏入四叔李兆基先生靈堂的一刻,往昔歲月的記憶瞬間湧現,那些與先生相處的珍貴片段,在腦海中愈發清晰,每一幕皆滿載溫暖與敬意。

初見: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約三十年前,我任職於銀行資金部,承蒙恒基集團財務部高級行政人員李鏡禹前輩引薦,有幸參與每周一次的四叔午餐聚會。此飯局雖看似尋常,實則意義非凡——與會者不過一桌,卻匯聚銀行家、律師、建築師等各界翹楚,而李兆基先生的出席,早已令這場飯局升華為智慧碰撞的獨特舞台。

初次與李兆基先生同坐一桌,他的謙和寬厚便如春風化雨般浸潤心田。在企業界,他是舉足輕重、威名赫赫的商業巨擘,可面對當時僅是銀行經理的我,卻沒有絲毫架子。每次聚會,他總是主動與大家親切交流,拋出充滿智慧與洞見的問題,真誠地引導我們這些市場從業者分享各領域的見解。那時,我只需舉手報名,便能獲得出席機會,如今回首,能參與這樣難得的飯局,無疑是人生一大幸事。

相知:超凡智慧,令人嘆服

在飯桌上,我不僅得以與眾多行業翹楚交流,更親身領略到了李先生超凡的智慧。他那聞名遐邇的心算能力堪稱一絕,其精準迅捷彷彿內置金算盤,每每展示都令人驚嘆不已。同時,他還是一位耐心的聆聽者,總能從餐桌對話中敏銳地捕捉到有價值的信息,更能從其中抽絲剝繭,即時總結要點,並再提煉出尖銳的關鍵問題,進一步追尋補充資料,將平凡的談話轉化為商業決策的靈感源泉。此等智慧(猶如今天Deepseek),令我們由衷地敬佩與嘆服。

李先生的平易近人不僅體現在對外交往中,更貫穿於企業管理的點滴細節。李鏡禹前輩多年追隨李先生創業,情誼深厚,恍如並肩作戰的親密夥伴。年近百歲的他,依舊心系企業,現時仍然每早準時返回寫字樓關心業務發展,這般深厚的情誼與老闆的關懷,在當今商業環境中實屬罕見。此外,恒基還有不少高層員工也是服務至退休之年,仍堅守崗位發光發熱。

在慈善公益領域,李先生同樣展現出令人敬仰的情懷。大約在十一年前,他多次在飯桌上表達對社會貧困人士的深切關懷,恒基積極捐地建房,切實扶助社會弱勢群體。儘管外界曾有媒體對這些善舉產生過無端猜測,但在飯桌上與先生相處的點滴,讓我真切感受到他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出自真心。為此,我也曾在媒體撰文,為先生澄清那些不實的揣測。

永別:精神長存,風範永駐

後來,我從銀行退休,隨着李先生年事漸高,承載無數珍貴回憶的午餐聚會最終畫上句點。然而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領悟到一位真正令人尊敬的企業領袖所具備的獨特魅力 —— 他不僅在商業領域締造輝煌成就,更憑藉高尚品德與非凡人格魅力,贏得眾人發自內心的敬仰與愛戴。

今日,翻開紀念冊,李先生手書的「上善若水、自然無為」八字,也恰恰印證了我有幸認識的、平易近人的李先生。四叔李兆基先生,願您一路走好。您的精神與風範,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激勵後輩在人生與事業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相關閱讀:

(多圖、有片)李兆基今日中午出殯 靈柩稍後移送至順德大良安葬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