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孔雯瓊 上海報道)2025上海車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隨着全球汽車產業競爭進入「下半場」關鍵階段,行業焦點也從電動化,轉向前瞻技術和智能化水平的較量。在這場深度產業變革中,中國汽車品牌正以突破性成果驚艷世界。從革命性的數字底盤、新一代電池、兆瓦閃充,到分體式飛行器、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等前沿科技,中國的創新能力與智能化水平,正勾勒出一幅未來工業全新藍圖。

今年上海車展上,外國人都愛琢磨中國汽車。香港文匯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有外國工程師蹲在國產車底盤下研究半天;也有外國展商組團帶翻譯,一圈圈圍着中國展台轉個不停;就連外國媒體和觀眾,都對一款國產車上帶有的車載迷你廚房、且支持火鍋烹飪的系統既驚嘆又好奇,認為這些功能超出了傳統汽車的範疇。過去是中國人看外國車學技術,如今換成了外國人看中國車學創新。

2025上海車展上國產車、國產技術亮眼表現

中國電池等核心技術有突破

中國前瞻技術的走紅並不意外。以新能源車最關鍵的部件電池為例,中國已躋身全球第一梯隊。在寧德時代展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這次帶來的是全球首款車規級鈉離子電池,更安全,也更不怕冷」。鈉電池的量產,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減少對鋰資源的依賴,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打開新路徑。更重要的是,這款鈉電池在低溫環境下依舊耐用,即使零下40℃也能保留90%電量,非常適合冬季使用。

●寧德時代展出全新技術電池產品。彭博社

固態電池同樣是本屆車展的另一大焦點。比亞迪海獅07 EV搭載全球首款硫化物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高達500Wh/kg,續航突破1,000公里;上汽集團也推出了「光啟電池」,體積能量密度達到820Wh/L,預計2027年量產。吉利則走出了另一條路徑,發布了全球首款甲醇混動車,續航超過1,000公里,碳排放較傳統燃油車減少85%。

智能座艙重塑人車互動體驗

除了電池,愈來愈「聰明」的智能座艙也成了吸睛利器。在問界展台,記者看到一輛新款問界M9展車裏,前後排都坐滿了體驗者。前排觀眾與車機語音互動,後排乘客則驚喜地發現座艙裏竟然藏着一整塊激光投影巨幕,可以看電影、玩遊戲、看導航,儼然一台「會移動的家庭影院」。有些品牌更進一步引入了情緒識別、個性化語音助手等功能,一位現場觀眾感嘆:「現在買車,不光看動力和續航,智能體驗才是最打動人的。」

還有一大批腦洞大開的創意吸引了年輕觀眾駐足:會跳舞的汽車、透明的車、能變色的輪轂、能當顯示屏的車窗、甚至像樂高一樣自由組合的模塊化汽車……各種「會動、會變、會互動」的設計刷新了人們對汽車的認知。

「具身智能」開啟產業融合新紀元

隨着汽車智能化邁入深水區,「具身智能」這一AI前沿方向開始在車企中嶄露頭角。在2025上海車展上,小鵬汽車、長安深藍、奇瑞等均展示了人形機器人產品。小鵬機器人IRON在車展現場當起了迎賓,它不僅與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進行碰拳互動展示,還向現場觀眾招手、打招呼、比耶、點讚。

奇瑞汽車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Mornine gen-1也參展亮相,它具有專業領域問答能力,可用於汽車銷售諮詢、商場導購。另外,上汽榮威、長安汽車、極氪、東風均有機器人在車展上大量「上崗」。車展之外,小米、廣汽、比亞迪等都在機器人賽道布局。

軟件定義重塑產業價值鏈

對於為何車企紛紛「扎堆」造機器人,小鵬展台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我們機器人內部搭載的是圖靈芯片,這其實和小鵬汽車上使用的是同一種芯片。也就是說,機器人和汽車在技術上是有共通之處的,開發機器人,其實也是在強化我們整套智能系統的能力。」由此可見,在智能化產業鏈逐步融合的背景下,對車企來說,機器人不再只是展示未來想像力的「噱頭」,而是延展自身智能技術、構建智慧生態的重要一環。

此外,「軟件定義」汽車也是國內發展的一大趨勢,人們可以看到華為巨大的展台出現在車展上。華為儘管沒有自己直接造車,但通過零部件供應、HI模式(Huawei Inside)、智選車模式等和多款車均有合作。

目前,華為和賽力斯合作打造「問界」汽車,與奇瑞汽車合作打造「智界」汽車,與北京汽車合作打造「享界」汽車,與江淮汽車合作「尊界」汽車,與上汽集團合作「尚界」汽車,合稱華為「五界」,且五界均採用了介入程度最深的智選車模式,即提供一系列智能汽車技術給其合作夥伴,業界認為華為支持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使用軟件定義汽車,可以幫助很多車型過渡它們的產品線。

●華為數字底盤展示。香港文匯報記者孔雯瓊 攝

科幻成真 「會飛的車」驚艷亮相

如果說智能化讓汽車變得越來越「聰明」,那麼飛行汽車的出現,則讓人切實感受到「未來已來」。在今年的車展上,多家車企競相展示「會飛的汽車」,這些飛行器不僅能上天,還能實現車艙與機艙的靈活組合,有的甚至可像「變形金剛」般摺疊收納至汽車尾部,科幻感十足。

在小鵬展台,一款被命名為「陸地航母」的飛行器吸引了大量觀眾駐足圍觀。工作人員介紹,這款飛行器與地面車輛採用一體化設計,完成飛行任務後可自動摺疊並收入車尾,便於日常移動與停放。「之所以叫『陸地航母』,是因為它如同航母搭載艦載機一樣,不僅能釋放飛行器,還能實現完整回收。」據介紹,該飛行器最高飛行高度可達300米,單次續航約20分鐘,未來將主要應用於低空旅遊、觀光等場景。項目預計將於明年三季度實現量產交付,讓「飛行出行」真正從概念照進現實。

●奇瑞展出分體式飛行汽車、Mornine gen-1機器人。 彭博社

紅旗「天輦1號」陸空無縫切換

老牌自主品牌紅旗也在此次車展上發布了旗下首款飛行器「天輦1號」。該產品採用分體式設計,其座艙既可作為地面車輛的駕駛艙,也能與飛行翼組件對接,切換為空中飛行艙,真正實現陸空一體的無縫轉換。紅旗方面表示,「天輦1號」預計年內完成首次試飛,具備超過200公里的飛行續航能力,最高時速可達150公里。

●圖為售價上千萬元人民幣的紅旗金葵花定製版豪車。 彭博社

奇瑞同樣帶來一款採用分體式結構的飛行汽車,可在自動駕駛與傳統地面駕駛之間靈活切換,尤其適合城市短途通勤,有效避開地面交通擁堵。進入飛行模式後,車輛可實現垂直起降,滿足多場景的出行需求。長安汽車則攜手億航智能推出一款搭載8個懸臂、16個旋翼的飛行汽車,最大航程30公里,最高飛行速度可達130公里/小時。值得關注的是,這款飛行器還集成了AI技術,為自主飛行、路徑規劃等未來功能奠定了基礎。

政策利好 中國領跑低空經濟

近年來,中國大力推進低空經濟發展,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低空經濟」納入新質生產力培育範疇,明確提出要推動該領域安全、健康成長。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達9,702.5億元(人民幣,下同),預計2025年將突破1.5萬億元。作為低空經濟中最具潛力的載體之一,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正處於商業化加速階段,在政策利好與技術進步的雙重推動下,中國eVTOL市場正迎來快速增長。

從質疑到「真香」 國產豪車十年逆襲之路

十年前,如果有人告訴你,國產車也能成為「豪華車」的代表,恐怕很多人都會帶着懷疑地笑笑。而如今,走在上海、廣州、深圳這樣的城市街頭,開着蔚來ES6、騰勢D9的身影隨處可見,國產豪華車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改寫着人們認知。

在今年上海車展上,這股變化尤為明顯。傳統豪華車展台人流稀疏,反倒是新能源展台前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隨着消費者對於豪華車的理解,正從「品牌歷史」「價格標籤」轉向「智能科技」「配置體驗」,國產豪華車憑借在新能源、智能化領域的持續發力,贏得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數據顯示,30萬元以上價位區間,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的銷量增長尤為突出,國產豪華車正在加速佔領這塊傳統屬於外資豪車的領地。

本屆車展上,國產豪華車的陣容十分強大。極氪帶來了首款混動車型極氪9X,該車搭載極氪超級電混技術,預計售價100萬元(人民幣,下同)起,未來還將推出極氪9X光輝車型。領克900也正式上市,其定位為大型SUV,採用6座布局,基於SPA Evo大型電混車專屬架構開發,預售價格區間為33.00萬至43.50萬元。

從品牌溢價發展至科技體驗

國產豪華車不僅在產品陣容上不斷豐富,更在技術創新上取得了顯著突破。華為鴻蒙智行旗下的高端車型尊界S800,預售價區間為100萬至150萬元,預計在今年二季度上市。該車採用了6大頂尖技術,直接對標邁巴赫、勞斯萊斯等頂級豪車。

最具話題性的,無疑是紅旗金葵花子品牌帶來的國禮定製版豪車。這款售價上千萬元的座駕,以「蘭亭雅韻」為主題,將中國傳統美學與現代科技融合得淋漓盡致。首位全球車主、來自海外的Stanislav Semenov在接受採訪時說,他選擇紅旗,不只是因為車輛本身,更因為它背後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在這款車上,「賞、樂、思、豁」四重意境交織,每一次上車,就像在流轉一場東方藝術展。

放眼未來,國產豪華車的崛起,早已不只是簡單的價格戰或技術堆砌。它更是一場深刻的市場理解和精準定位的勝利。隨着智能科技持續升級、消費者需求持續演變,國產豪華品牌不僅會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未來,也有望在國際舞台上,打出自己的獨特氣質與競爭力。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