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毛麗娟 李望賢)4月27日,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成果發布會以「開放前海、創新前海、活力前海」為主題,首次發布前海蛇口自貿片區一組亮點成效數據和標誌性制度創新成果,一批重點項目和重點招商成果也在現場集中亮相。十年來,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882項,全國複製推廣104項,連續三年蟬聯中國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第一。
目前,前海蛇口自貿區內海關備案企業數量突破1.1萬家,外貿進出口總值由712億元升至2024年的5379.8億元,年均增長超25%;實際使用外資累計達381.57億美元。
與香港發生的跨境收支佔比近八成
活動還集中發布一組亮點成效數據。數據顯示,前海自由貿易賬戶累計交易額突破萬億元,與香港發生的跨境收支佔比近八成,發放貸款862.7億元;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港口集裝箱年吞吐量由2015年的994萬標準箱增長到2024年的1598.9萬標準箱,累計達1.17億標準箱;上線全國首個內地香港跨境數據驗證平台,助力在港小微企業成功批核貸款超過1億港幣。
前海法院適用香港法裁判案件全國最多,深圳國際仲裁院受理案件總爭議金額連續3年超千億元,穩居全球前列;港資企業數8048家,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孵化創業團隊1450家,其中香港團隊943家;深圳·前海e站通線上平台累計註冊用戶1.4萬家,與32個海外合作園區運營商建立合作。
此外,前海蛇口自貿區大力推動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在全國率先落地港澳居民內地工作免辦就業證政策、率先實施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個稅補貼政策,實現26類港澳專業人士在前海便利執業;落地全省首位積分評定外籍技術人才和首位外籍華人博士在華永久居留,通過自貿區永久居留推薦直通車辦理「五星卡」數量居廣東省自貿區第一。
十大標誌性制度創新成果集中亮相
制度創新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底色基因,會上還集中發布了「十大標誌性制度創新成果」,涵蓋了貿易、投資、金融、航運、深港合作、人員往來、數據流動、涉外法治、政務服務等9大領域,充分展現了前海在「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交通運輸自由便利、人員往來自由便利、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等「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動」發展成效。
這些成果具體包括:推進深港跨境貿易監管規則和檢測標準「軟聯通」;打造「多國集拚(MCC)前海」新物流模式;打造外商投資「一口受理」服務平台;落實「金融支持前海30條」,形成14項全國「首創」「首批」金融創新實踐;推進國際船舶登記及配套制度改革;構建高度便利的境外專業人才執業制度;基於區塊鏈技術打造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台;在前海率先實現「港資港法港仲裁」等。

西門子數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副總裁何偉表示,正是前海先行先試的發展機遇,改革創新的制度型開放、科創和高端人才的高密度匯聚,吸引西門子落地在華首個數字平台互聯業務基地。下一步,西門子將以前海為依託,圍繞增值電信業務,深耕中國市場,推動全球數字化戰略實施。
一批重點項目和重點招商成果落戶前海

會上還從規則銜接、數據流通、產業集聚、文化建設等方面集中發布一批重點項目,具體包括:簽署《共建國家級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深圳)合作安排》;推動「一線直通、智聯監管」改革模式;建立「深圳數據要素流通服務中心·前海」;打造深港數據跨境安全便捷通道;掛牌深圳市域外法律查明和研究中心;建設前海國際人才創新交流中心;深圳「專新特新」專板開板、開源鴻蒙智能物聯網創新中心落戶、集聚千億規模私募基金、前海知識產權金融服務聯盟與發布《支持前海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
其中,國家級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深圳)將開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監管模式涉及商品的創新性風險評估。前海管理局與深圳海關、香港機電工程署簽署三方協議,將推動在灣區進出口產品質量監管與風險監測、技術標準建設、創新性課題研究、國際交流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深化粵港澳大灣區貿易監管規則制度「軟聯通」。
「一線直通、智聯監管」改革模式具有「一線直通、途中智管、區內智控、先進後報、轉口集拚和屬地查驗、口岸直放」等創新點。與會企業西門子公司表示,實施「一線直通、智聯監管」後,貨物通關時長從1-2天縮短至半天,且大大提升企業報關準確率,降低了企業通關異常風險。這些重點項目切實增強了企業的獲得感和體驗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