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4月26日),香港恒生大學見證了一場極具意義的盛會——「一帶一路・與我何干」綜合能力比賽圓滿舉行。此次活動由「帶路先鋒」主辦,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新界青年聯會聯合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珠海學院等多所高校的不同部份或組織共同協辦,更得到了香港教育局、香港金融發展局、香港生産力局、仁濟醫院等衆多機構的大力支持,吸引了近400人參與其中。
自舉辦以來,該活動已走過八載春秋,除受疫情影響停辦一年外,始終緊跟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步伐,致力於為香港青年挖掘其中蘊含的發展機遇。在活動進程中,還積極呼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目標,不斷强化科創和綠色可持續發展元素,為青年們勾勒出充滿希望的未來藍圖。
活動當日上午,在衆人的期待中正式拉開帷幕。「一帶一路」專員何力治先生發表了主題演講,為在場青年帶來諸多啟發。他列舉了一系列香港企業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成功進軍海外市場的生動案例,比如部分企業在東南亞地區開拓網上數字銀行和數據庫業務,還有一些企業在中東、中亞等地順利開展業務。這些實例讓青年們切實感受到了「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廣闊前景,何力治專員也借此鼓勵青年們勇敢投身其中,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找準自身定位,實現個人價值。

帶路先鋒創會榮譽會長陳智思雖因公事無法親臨啟動儀式現場,但仍以視頻形式為參賽選手們加油打氣,傳遞著對他們的殷切期望。創會榮譽主席胡曉明則在現場勉勵大家把握「一帶一路」帶來的發展契機,提前做好知識和技能儲備,為未來的發展做好充分準備。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作為場地贊助方代表發表感謝辭,他對各方給予活動的支持表達了誠摯的謝意,同時鼓勵青年們要善於抓住時代機遇,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
啟動儀式結束後,精彩的講座環節精彩上演。香港中文大學莊太量教授、嶺南大學學術暨教務副校長陳漢夫教授、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馬駿博士、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以及陳鳳翔博士圍繞「絲路題」、「灣區題」、「創科題」和「綠色題」四大主題展開深度剖析。專家們通過一個個真實且生動的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諸多重要內容: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歐班列如何憑藉高效的運輸能力促進沿綫貿易增長,展現了貿易合作的新模式;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顯著建設成果,體現了大灣區强大的經濟發展潜力;人工智能在醫療、教育、金融等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揭示了科技創新蘊含的巨大機遇;綠色金融對環保産業的有力支持,凸顯了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這些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見解,讓青年們受益匪淺。
講座結束後,緊張激烈的比賽環節正式開啟。比賽分為初賽和决賽兩個階段。初賽採用綫上答題的形式,全面考驗參賽選手對「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經過初賽的層層篩選,高中組和大專組各有五支總分領先的隊伍成功晋級决賽。在决賽中,各參賽隊伍需模擬應聘香港企業的東南亞管理職位,並提出「一帶一路」沿綫投資方案或相關工作應聘思路。

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比賽結果最終揭曉。高中組的冠軍由鳳溪廖萬石堂中學奪得,保良局甲子何玉清中學榮獲亞軍,拔萃女書院獲得季軍;大專組冠軍被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的孫佳偉、余國濤摘得,香港大學的伍樂頤、毛昕宜獲得亞軍,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保良局何鴻燊社區書院的張天盈、孟穎則收穫季軍。
鳳溪廖萬石堂中學的領隊老師張慧儀表示:「此次活動不僅讓同學們深入了解了『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的發展機遇,還促使同學們認真思考如何融入國家發展計劃,對同學們的未來規劃具有重要意義。」
活動主辦方透露,延續以往組織獲獎選手前往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尼和柬埔寨交流的傳統,今年暑假獲獎同學將受邀前往老撾進行訪問交流,進一步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展望未來,希望此類活動能够持續開展,助力香港青年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時代的舞臺上實現自身價值,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