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奇霖) 「讀書能塑造一個人的一生,我們讀什麼書,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樊登在自己的作品《讀書是一輩子的事》中曾經這樣說。第四屆全民閱讀大會在山西太原舉辦,帆書APP創始人、首席內容官樊登受邀來到太原。4月25日,樊登接受記者專訪,分享對閱讀的感悟。
在這個信息爆炸,人工智能、短視頻盛行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各種信息包圍,而閱讀似乎成了一種「奢侈」的習慣。「把碎片化時間用來刷手機是學不到東西的。」樊登直言,「大家說我今天刷了個短視頻好像很有啟發,那種感覺其實是幻覺,是我們頭腦中想像的。」樊登解釋,「人的大腦有一個習慣是『腦補』,當刷到一個短視頻覺得好像很有啟發,是因為大腦在自動『腦補』,但當你真正做起來會覺得很陌生。」

「DeepSeek也不是一個學習的工具,其實就相當於我們查字典,是對已有知識的重複,甚至還會產生大量的幻覺。並且有很多DeepSeek給出的答案,沒有一定知識積累是看不懂的。」樊登認為,DeepSeek的出現不應該讓我們因為依賴人工智能停止學習,反而應該學習更多知識。過度產生對人工智能的依賴,會使知識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工智能時代,推廣書的形式肯定會變。「肯定會有新的樣態出現,我們也在探索,大家都在拭目以待。」樊登說。那麼,如何能真正地學到東西?樊登給出的答案是:「讀書!真的學東西,至少要拿出一個小時時間。」對此,樊登還透露了自己的訣竅:不要讓自己太忙,工作提高效率,留出自己獨處的時間,去真正享受閱讀。
「精讀、泛讀、沉浸式閱讀……閱讀的方式分為很多種,哪一種效果最好?」「樊老師,能不能把你從小到大讀過的書列一個書單給我,讓我的孩子跟着這個看。」樊登說,不少家長曾經提出這樣的問題。

在樊登看來,閱讀沒有既定的軌跡。每個人的成長方式不同,對讀書的感悟也因此不同。尋找確定性追求會耗盡我們大量的精力,放棄確定性的追求才能更快地進步。
「如何確定這個好?孩子應該讀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分配時間?其實在琢磨這些東西的時候,都不是在讀書,有這個時間就趕緊讀吧!」現場,樊登調高音量,幽默地說。「放鬆點,不要試圖去複製別人的人生。接受一點不確定性,自由一點,自在一點,愛看啥看啥,慢慢就會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