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于立群:1970年4月24日,當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升空,太空中響起中國的樂曲《東方紅》。50多年之後,當我站在酒泉的戈壁灘上,聽見火箭升空的再次轟鳴,我忽然感覺到那些穿越時空的電波變得觸手可及——《東方紅》的樂曲,原來是有重量的。

走在東方紅的發射室裏,我們看到,當年科研人員就是用這些現在看起來簡陋的機器,愣是把咱們的衛星送上了天。後來,隨着中國國力的增強,1975年中國實現了首次返回式衛星的發射,航天技術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1999年,「神舟一號」發射成功,中國人邁向太空的腳步一步步變得更加堅定有力。
2003年10月15日,這是一個讓所有中國人難忘的日子。

「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升空,楊利偉成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
中國首位航天員 楊利偉: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
經過21小時23分的太空飛行後,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着陸。

從神舟六號到神舟十號陸續發射,中國的航天員在太空裏待的時間越來越長,從21小時到幾天,到現在的可以太空出差整整半年。
2007年11月5日,當嫦娥一號實現繞月飛行的時候,孫家棟院士——那個曾經把東方紅送上天的老人,悄悄背過歡呼的人群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首次探月工程月球應用首席科學家 歐陽自遠院士:從1958年我們就想去探測月球,我們經歷了35年的準備、10年的論證,我們整整準備了45年。
從把火箭送上天,到把航天員送上天,接下來,中國航天人就琢磨着怎麼能在天上安個家了。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發射,中國人從此擁有了在太空裏的「首套房」。

在天宮一號裏,複雜惡劣的太空環境非但沒有影響航天員們的工作生活,他們還在太空裏用工作之餘辦起了《天宮課堂》,給中國的孩子們上起了太空科普教育課。
2025年4月24日,是東方紅衛星發射成功55周年的日子,在曾經東方紅衛星的發射場裏,迎來了一場無人機的表演,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向中國航天致敬。

無人機表演團隊負責人 高翔:我們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上演了一場無人機燈光秀,回顧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很多第一次,第一顆衛星發射、第一次載人飛行、第一次出艙行走、第一次太空交會對接等等畫面。我們就是想以科技與藝術交融的形式,通過無人機光影,訴說中國航天人「敢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以科技人特有的詩意,讓世界看到中國科技之美,致敬中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

神舟二十號成功發射,總台神舟二十號任務團隊又一次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動人時刻。

中國的航天事業從無到有,每一步,都凝聚着無數航天人的心血與汗水。他們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書寫着中華民族的航天傳奇。
我們目睹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偉大跨越。不久的將來,中國航天必將邁向更遼闊的深空,探索更多未知。而我們,也將繼續用鏡頭向世界講述中國航天的故事,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份屬於全人類的榮耀與夢想。
(來源:央視新聞)
相關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