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4月24日,航天應對氣候變化國際會議在上海開幕。本次會議以「拓展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航天夥伴關係」為主題,由國家航天局、生態環境部、中國氣象局、上海市人民政府,以及巴西科技創新部、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泰國高等教育與科研創新部共同主辦。
國家航天局局長單忠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董保同、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曹曉鍾、上海市副市長陳傑與巴西科技創新部國務秘書安德烈、泰國高等教育與科研創新部常務秘書素帕猜出席會議並致辭,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卞志剛作《中國航天助力應對氣候變化》主旨報告,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李國平主持會議。
單忠德表示,習近平主席多次在國際場合闡述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主張和舉措,今年4月23日親自向氣候和公正轉型領導人峰會發表致辭,指出「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不會放緩,促進國際合作的努力不會減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不會停歇。」近年來,中國國家航天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與生態環境部、中國氣象局等部門密切協作,積極推動航天技術在減污降碳、災害預警等領域應用,加強與各國在航天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深度務實合作。面向未來,中國航天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探索航天領域突破性技術變革;發揚大力協同精神,提升航天產業賦能低碳經濟發展能力;秉持開放共贏理念,拓展應對氣變的全球航天夥伴關係,大力推進「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積極參與外空全球治理,促進航天技術高水平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國家航天局願與世界各國航天機構、有關部門和國際組織一道,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人類文明發展、落實《巴黎協定》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更大貢獻。
會上,與會代表圍繞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空間基礎設施能力、構建各國協力的國際合作模式等方面進行研討,國家航天局提出了《浦江倡議》。國內外參會代表高度讚賞航天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的貢獻,並贊同後續在空間利用、節能減排、碳中和、碳達峰等方面開展更深入的合作。
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和上海有關單位負責同志,院士及相關企業、高校專家,香港特區政府科研機構代表,以及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業機構、外交使節、政府官員、科研機構和1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參加會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