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海洋能源創新聯合體」在珠海揭牌成立。(記者方俊明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2025珠海國際海洋智能科技展覽會今天(24日)在珠海國際航展中心開幕。期間,「大灣區海洋能源創新聯合體」正式揭牌成立。國產無人智能母船「珠海雲」、水下巡檢機器人、中國現役起重能力最大的風電安裝船等展品亮相。主辦方透露,作為珠三角海洋面積最大的城市,珠海海洋領域科技創新平台總數在近三年增長近兩倍,涉海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同期增長66.7%,力爭今年海洋經濟生產總值突破1100億元人民幣。

展示海洋智能及無人裝備等創新成果

全球首艘智能無人母船「珠海雲」等展品展出。(記者方俊明 攝)

本屆展會匯聚海內外200家參展企業,全方位展示海洋智能及無人裝備、海洋新能源、智慧船舶、海洋新材料、海洋牧場及深海養殖等領域的創新成果。中航工業通飛攜剛獲型號合格證(TC)的國產水陸兩棲飛機AG600亮相,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國之重器」風采。哈爾濱工程大學展出中國首艘高速複合動力全自主無人艇「天行一號」及「北海號」無人艇等前沿裝備。而水下巡檢機器人也亮相,可替代潛水員進行水下巡檢工作,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並降低安全風險。

同時,中船黃埔文沖攜中國首艘三文魚養殖工船、現役起重能力最大的風電安裝船、全球首艘智能無人母船「珠海雲」等展品參展。其中,「珠海雲」可搭載無人艇、無人機及無人潛航器等多型裝備,實現多平台協同作業。其高度智能化的控制系統支持遠程遙控與自主航行雙模式,在深海探測、海洋環境監測、海洋資源調查等領域展現優異性能,成為中國探索海洋的重要利器。

珠海加快建「區域性海洋中心城市」

2025珠海國際海洋智能科技展覽會舉行,圖為觀眾現場體驗。(記者方俊明 攝)

展會期間,「大灣區海洋能源創新聯合體」揭牌成立。據悉,該平台將集聚粵港澳大灣區等優勢高校院所創新資源,聯合能源裝備、海洋工程、海工裝備等全產業鏈組成創新聯合體,開展相關研究和應用,為深遠海可再生能源開發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珠海市副市長蘇虎表示,珠海是珠三角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的城市,正加快建設 「區域性海洋中心城市」。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屈家樹指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藍色門戶」,珠海正構建多維度的創新矩陣,打造廣東海洋科技實力的亮麗名片。據了解,目前珠海已成為海洋科技創新高地,包括全球首台套兆瓦級電解海水制氫裝置運作,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竣工,亞洲首個工業級海上風電制氫示範項目落成。同時,全國首個省市共建「海洋電子信息產業園」建設加速推進,已培育孵化項目19個、預備入園項目6個,重點聚焦海洋新技術、新材料及新能源等領域發展。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