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今年首季本港工商舖市場隨減息及特區政府政策利好,期內買賣成交量顯著回升,惟中美關稅戰升溫,導致成交金額受壓。中原(工商舖)董事總經理潘志明今日(22日)表示,首季本港工商舖市場錄約962宗成交,較2024年第四季的779宗升23.5%,按年增57.4%。然而,總成交金額僅錄約120.98億元,較去年第四季的163.4億元跌26%,較2024年首季的187.83億元跌36%,反映工商舖市場量升價跌。租賃市場則相對穩定,錄約3,469宗成交,按季微升0.8%;總租賃金額約2.67億元,與上季的2.68億元相若。
投資者避險情緒持續 窒礙入市步伐
潘志明分析,2025年首季工商舖市場在港股表現強勁及減息環境支持下,交投量顯著回暖,加上香港現金存款比率相當高,不少準買家靜待入市時機。惟新一波地緣政治問題來襲,美國加徵關稅引發貿易戰等引發全球政治及經濟問題,對本港投資市場帶來莫大衝擊。潘氏預測,關稅戰會令市場投資者避險情緒持續,相信觀望氣氛會更趨濃厚,大大窒礙入市步伐。該行資料顯示,4月截止至15日,工商舖市場共錄161宗買賣成交,涉及金額約16.23億元,較3月份同期的194宗及17.31億元,分別跌17%及6%,反映市場投資者避險情緒已升溫,減慢入市速度,預料第二季整體工商舖買賣會回落至930宗水平,價格繼續尋底下跌約10%。
中原(工商舖)商舖部董事黃偉基表示,今年首季商舖市場錄約193宗買賣成交,按季增47.3%;成交金額約37.13億元,按季跌32.4%,按年跌48.4%。租賃方面,首季商舖租賃成交約801宗,按季跌0.9%;租賃金額約7,495萬元,按季跌6.6%。整體空置率按年改善,五大核心商區包括中環、灣仔、銅鑼灣、尖沙咀以及旺角區空置率均錄得約0.21至2.72個百分點的跌幅,惟近口岸地區如元朗及荃灣等空置率則錄約0.31至1.3個百分點的升幅。黃氏認為,貿易戰下本港稅率相對較低,有助刺激旅遊消費,預料核心區舖位租金可保持平穩或升約5%,並以金融証券行業,餐飲、平價家品行業等為主流租務,而民生區租金則有10%下調幅度。
港島區商廈空置率錄約13.86%
中原(工商舖)寫字樓部董事陳雁樓表示,今年首季商廈市場錄約229宗買賣成交,按季升46.8%,按年增87.7%。惟成交金額僅約36.41億元,按季大跌49.6%,按年跌57.5%。商廈租賃表現平穩,首季租賃成交約1,436宗,按季升5.4%,按年升20.9%;租賃金額約1.57億元,按季升4.7%,按年增33.1%。惟整體空置率仍然高企,港島區最新空置率錄約13.86%,按年增1.05個百分點;九龍區整體錄得約15.66%,按年增1.7個百分點。雖甲級寫字樓連續六個季度錄得正吸納量,但新供應仍造成嚴峻壓力。
陳氏預測,商廈市場較為政治、金融敏感,貿易戰加劇會對投資市場氛圍造成影響,銀行估價及按揭亦仍未放寛,只有少數現金充裕的用家及買家支撐市場,預測第二季買賣成交宗數將跌約180宗,呎價亦會加快尋底,有10%下調空間。租務方面,今年繼續有400萬呎新供應,租金壓力仍然龐大,但公營機構、家族辦公室、教育機構等擴充辦公樓面步伐積極,預測租賃宗數會持平至約1,500宗,但租金仍有5%下調空間。
工廈市場買賣成交表現亮眼
中原(工商舖)工商部董事劉重興表示,2025年第一季工廈市場買賣成交表現亮眼,錄約540宗,按季升27.7%,按年增50.8%;成交金額約47.44億元,按季升30.8%,按年增57%。季内數個大型發展商帶頭減價,帶動入市氣氛,加上物業印花稅門檻放寬,令500萬元以下細價工廈買賣大幅增加,佔整體成交高達七成。租賃方面,首季工廈租賃成交約1,232宗,按季跌3%,按年跌52.1%;租賃金額約3,612萬元,按季跌3.8%,按年跌24.4%。劉氏指,由於商廈市場租金持續下調,令不少企業轉租甲廈,變相拖累工廈租務市場,相信工廈租金會進一步受壓,惟電動車行業仍為工廈租務市場主流。
劉氏分析,發展商積極減價加上預算案等措施有效刺激投資者及用家趁低入市,令首季買賣成交顯著上升,但近期貿易戰升溫,相信次季市場觀望氣氛會轉濃厚,入市意欲疲弱,個別原本有意入市工廈的企業及廠家都會轉買為租,待市況轉趨穩定再入市,因而有機會帶動租務交投。預料第二季買賣會跌至約500宗水平,售價將下調10%,距離觸底不遠。而租務則可望上升至約1,500宗水平,但租金亦有約10%下調空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