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辦公室、省應急管理廳聯合韶關市防汛防旱防風指揮部21日在韶關市舉行「粵防-2025」防汛搶險救災綜合應急演練。
此次演練以防範應對極端強降雨及次生災害為核心,模擬韶關市遭遇持續性特大暴雨,引發中小河流超警洪水、山體滑坡、城市內澇、「三斷」(斷路、斷電、斷通信)等複合型災害場景,全面檢驗全省防汛應急指揮體系、多部門協同作戰能力及新技術新裝備實戰效能。
暴雨持續襲擊下,韶關市區部分低洼路段出現嚴重積水;武江區某河段,暴漲的「洪水」將十餘艘漁船沖至下游,多名「落水群眾」亟待救援;仁化縣某鎮多處發生山體滑坡,道路被沖毀,電力、公網通信中斷,多個村莊成為「孤島」……這是演練中發生的一幕幕場景。在各部門的齊心配合下,模擬的危機被逐一化解。
據介紹,演練共投入無人機、直升機、排澇車、衝鋒舟等裝備2000餘件套,參演人員980餘人。演練緊扣「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目標,設置會商研判、響應聯動、轉移安置、城市內澇搶險、災情摸查、通信保障、交通電力搶通、水陸空立體救援等8個科目。
其中,針對「三斷」災情,應急指揮部綜合運用自組網通信、衛星電話、複合翼無人機空中基站等技術手段恢復災區通信,構建空地一體化救援網絡,並通過直升機吊運推土機、挖掘機搶通道路,動力舟橋轉運受困群眾,展現「水陸空」立體救援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演練突出科技賦能與實戰導向,集中展示智能排澇機器人、子母式排澇車、垂直供排水搶險車等高效裝備聯合作業。
其中,吊臂式排澇車單台最大排水量達6000立方米/小時,迅速化解韶關大道下沉式隧道內澇險情;翼龍-2大型無人機搭載應急通信載荷,恢復災區半徑2公里公網信號,複合翼無人機通過熱成像實時回傳災情影像,為指揮部決策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廣東省三防辦副主任、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盧華友表示,此次演練是對全省防汛應急能力的全方位檢驗,既展現近年來三防體系建設的扎實成效,也為應對極端天氣風險積累了寶貴經驗。
(來源:中新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