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神舟二十號船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即將拉開序幕。在任務來臨之際,此次任務標識設計者分享了標識背後蘊含的設計理念和誕生過程。
1 標識總體設計理念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融合傳統與創新,以穩定三角形為基,象徵航天人在經驗基礎上攀登新高峰。

標識的主要元素由地球、中國空間站以及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組成,以「精準」「縱深」與「聚焦」作為設計主題將這些元素通過大透視及漸變重新構成,整體呈現更強烈的視覺層次,模擬一種通過舷窗望向外部空間的視覺感受。
2 標識細節設計理念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外框紅色傳承載人飛行使命,內部深藍寓意浩瀚太空。主體神舟飛船徑向對接空間站,太陽翼巧構中文「廿」字(即「二十」)。空間站亮光劃破天際,彰顯航天人向光前行、勇往直前的精神。標識模擬舷窗視角,層次分明,視覺縱深感十足。簡潔平面圖案與機能風點陣、線條交織,增添現代氣息。此標識不僅彰顯中國航天科技驅動力,更寄託了對未來探索的無限憧憬與決心。

3 標識色彩設計理念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的外圈色彩延續以往載人飛行任務一貫使用的紅色,代表國家,也代表生命;標識內部使用了深藍與靛藍色,描繪出地球、軌道以及交界的地平線;中國空間站及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作為構圖的主要組成部分,使用白色體現其固有色、科技意向並凸顯視覺主體。


考慮到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標識前期的主要使用場景在數字媒體,因此設計者大量採用了漸變色與高斯模糊風格來體現其科技特徵,旨在將標識做得不像是傳統徽章而更像是半寫實的數字化圖形,後期的實體臂章版本再進行傳統平面化色彩應用方式的修改。
4 標識字體選用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選用了四種字體。這些字體的使用主要為了凸顯出以「科幻」與「夢想」為關鍵詞的設計理念,通過調整字體間距來滿足構成需求,並與整體視覺風格相契合。

標識演變過程
最初的標識設計首先從「以漢字代數字」的構成思想入手,希望使用漢字與標識的主要元素相結合。沿這一思路,設計者希望將中國空間站與載人飛船的元素進行結合形成任務序號「二十」。

在這個過程中,設計者也使用了構建空間站及飛船三維模型的數字化手段來尋找最佳的繪製角度,但與「二十」的結合經過多番嘗試並沒有帶來令他滿意的效果。隨後,他便想到「二十」還可做「廿」字,而「廿」在該標識設計元素的構成上具有更大優勢,例如可以誇張比例營造更大透視,且居中對稱布局能夠產生莊重感等。

隨後演進出的入圍定稿版本,基於以上思路進行高保真的改進,他嘗試了多種構成與用色方案,尤其是太陽翼的透視角度如何變化能實現最大的元素分辨率。而最終方案則在入圍方案的基礎上做了構成的些微調整並提亮了色彩明度。

為了便於標識實物的製作和加工,他將最終方案的漸變色重新修改為平面化單一色彩的呈現方式,利用銀白色形成規則邊緣的設計,並加粗了一些過細的線條,形成了實體臂章版本。

(來源:中國載人航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