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僖)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的資料,果子狸是香港常見野生動物,屬於體型較大及長的靈貓科動物(體長50-76釐米),特點是頰及前額有白紋,所以又名「白鼻心」。果子狸有三個主要亞種,包括體型較大,毛色較淺的北亞種;各種顏色、體型中等的南亞種;以及分布東南亞各地的、體型較小,毛色較深,身體較緊湊的指名亞種。香港發現的均為南亞種,雖廣泛分布香港各處山林,但數量較少、具體數量不詳,是受保護野生動物。

據了解,全港果子貍數量不多於1000隻。棲息地區除了大嶼山及新界西北外,市區都見過牠的蹤影,包括港南及港島半山。果子狸受《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保護,任何人幹犯法例,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十萬元及入獄一年。

果子狸眼緣有黑斑,面部黑白相間,因此又名「花面狸」。體背呈淺或深的棕色,腹面毛色較淡。尾部較長,但短於體長,長尾基部有有臭腺,碰上敵人會釋出異味並嚇跑對方。果子狸屬於雜食性動物,擅長攀爬,是晝伏夜出的夜行性動物,行蹤隱秘,通常對人類會刻意躲避。由於香港有多樣化的生態環境,因此山林中有眾多種類的野生動物棲息繁衍。不過都市發展令大部分哺乳類動物的棲息地在不斷減少,或者受到破壞,因此數量逐漸下降,出現愈來愈多誤闖人類生活區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