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俞晝 浙江義烏報道)「酒打(質量)、哈維亞(集裝箱)、嗖克(市場)……」如果你在早上8點40分至9點20分期間,走進位於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的公益外語晨練基地,你會聽到一聲聲整齊卻有些奇怪的發音,那是商貿城的外貿商戶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認真學習阿拉伯語課程呢。面對美國頻繁揮舞的「關稅大棒」,這些外貿商戶們可不願意坐以待斃,他們選擇主動出擊,白天學習阿拉伯語,晚上學習西班牙語,用拓展新市場來迎接愈演愈烈的關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