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屆廣交會正在進行中。(記者李紫妍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李紫妍、帥誠 廣州報道)遠親不如近鄰,抱團共謀發展,第137屆廣交會上,掀起一股地緣經濟合作熱潮,周邊各國客商廣泛尋求與中國企業合作,藉助廣交會的平台達成各種貿易訂單,成為現場重要的參展和採購力量。記者走訪發現,不少東南亞企業早期都是以經銷或轉賣中國產品為主,隨着與中國供應鏈建立深度合作,他們將先進技術帶回本國,打造自有品牌、自研自產,促進當地產業的升級發展。恰逢習近平主席近日出訪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三國,當地參展商都表示從中看到商貿合作新機遇,認為「團結就是力量」,越是在世界經濟形勢波動調整的情況下,亞洲各國作為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更應該常來常往、交流合作,期待此輪訪問可推動共建亞太商貿合作圈,促進共同繁榮。

東盟國家企業成為廣交會上重要的參展和採購力量。(記者李紫妍攝)

SANAKY是越南市場佔有率第一的本土冰箱冷櫃企業,最早從中國進口產品到本地銷售,以採購商身份參加了超過25年的廣交會,與中國供應鏈建立了深度合作後開始在越南建廠投產,去年起開始拓展海外市場,今年他們首次以參展商身份進駐進口展區,希望以廣交會為平台向中國及全球客戶進行宣傳銷售,參展期間,已有許多非洲、歐洲和美洲客戶向他們發出合作意向。

越南企業SANAKY總經理HANG NGUYEN VAN。(記者李紫妍攝)

「中國公司交付產品非常快速並且質量很好,在合作中我們向他們學習了很多。」SANAKY總經理HANG NGUYEN VAN表示,中越是地理位置上的鄰國,中國也是越南產品出口最主要的市場之一,兩國很久之前就建立了友好關係,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受關稅政策影響而波動,希望中國領導人此次訪問越南,能促進一些對雙方有利的政策推出,便利兩國的企業商貿往來,「也許我們將來可以用更實惠的價格買到中國的配件來生產我們的產品。」

感謝中國提供完整供應鏈體系 為當地創造發展機會

無獨有偶,從事電器開關研發及生產銷售的馬來西亞企業UMS早期也以轉賣中國產品為主,2023年起開始了自主研發、設計和生產吊扇及風扇的新項目。「我們一定要感謝中國提供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幫助我們加快這個項目。」其出口事業負責人呂國榮說,在珠三角和長三角,每一個配件都可以找到一兩百家供應商,這是馬來西亞本土不具備的條件,「通過與這些供應商的合作,中國的技術也在無形中交給了我們。」

馬來西亞企業UMS出口事業負責人呂國榮。(記者李紫妍攝)

「我這兩天也在關注中國領導人訪問東南亞的新聞,團結就是力量,我認為這裏肯定會有新的機會。」呂國榮說,馬來西亞企業應該以「plus中國企業」的模式進行技術、理念上的合作,利用東盟國家語言文化、地理位置相親相近的天然優勢,共建並擴大亞太地區的商貿生態鏈。他表示,近幾年許多中國企業都在馬來西亞設廠發展,給當地的產業升級、市場發展乃至新一代勞動力的培養帶去了很好的機會。

王丁標就是近年赴東南亞發展大潮中的中國商人之一,5年前他就在馬來西亞布局設廠,現在計劃將國內的生產業務轉移過去,作為應對關稅衝擊的緩衝方案。其搭檔HUANG RENHONG介紹,馬來西亞政府為了吸引國外企業在馬投資發展,提供了進出口免稅、引進人才免費發放簽證等優惠政策。王丁標表示,希望國家層面的交流能推動兩國商貿友好關係繼續深化,這對在東南亞發展的中國企業也將帶來利好。

各國採購商紛紛與「廣交會」標識留下合影。(記者李紫妍攝)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認為,恰逢第137屆廣交會舉辦期間,習近平主席出訪東南亞三國,簽訂一系列雙邊協議,預示着未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在貿易往來、交流合作方面將會進一步深化。「這對中國外貿企業來說是一種啟示,在貿易戰影響下,東南亞將是開拓新市場的突破口。」林江指出,美國肆意對中國加徵關稅後,加工製造業短期內未必會回流,而除中國之外,東南亞勢必成為能夠承接美國加工製造的最佳地區。

對此,林江為中國外貿企業提出兩條建議,第一是加大在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力度,在當地設立工廠的同時,招聘當地員工改善當地就業,購買當地原材料提振經濟;第二則是向東南亞地區輸出服務貿易,「中國外貿企業尤其是大灣區的企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製造業經驗,可以向東南亞企業提供包括廠房選址設計、生產線建立、企業管理等經驗技術,以服務貿易的形式規避關稅影響。」

相關報道:

第137屆廣交會|「買全球」和「賣全球」雙輪驅動 外國展商廣交會上拓商機

廣交會|首設服務機器人專區 「中國智造」備受矚目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