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盧靜怡 深圳報道)隨着十五運進入開幕倒計時,大灣區多個城市的體育設施已經準備就緒。16日,「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第三場聯合採訪活動採訪團實地走訪深圳市體育中心,直擊這個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深圳賽區的場館的升級改造情況。

在深圳市體育中心,記者體驗了球員「第一視角」。從運動員通道進入足球場,首先穿過狹長的過道,在進入球場的剎那,視野變得豁然開朗,橢圓形的天幕、蔚藍的天空、密集的三層樓座位、綠茵茵的草坪,一座巨型足球場完整地展現在眼前,讓人不禁想像十五運期間球員進場接受全場歡呼的景象。
記者此次實地走訪的深圳市體育中心,經過五年升級改造,從原本的3.2萬個座位擴容至最多可容納4.5萬人,成為深圳首個符合國際A級足球賽事標準的專業足球場。

深圳市體育中心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體育工藝負責人呂佩蕾告訴記者,要迎接如此龐大的觀眾人數,中心引入了「i深體」智能導航系統。「這項功能在深圳是首次大規模應用。」他介紹,團隊前期調研曾走訪多個體育場館,發現觀眾普遍存在「找座難」的問題。「新技術上線後,觀眾進入場館後,只需要在『i深體』小程序入口上,輸入門票的座位號,即可以實時根據系統的提示,從入口到座位實現全過程導航。」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體育中心還在多個細節有人性化設計。場館衞生間是「潮汐廁所」,配備了「性別可調」系統。「女性觀眾比例高的比賽中,中心可根據票務畫像動態調整男女衞生間比例。「全館1053個廁位中,有594個可實現男/女轉換,入口的電子屏幕會同步調整顯示,極大緩解排隊壓力。」呂佩蕾還介紹,就連看似不起眼的座椅設計上,也隱藏着巧思。全新更換的座椅採用鏤空設計,增強通風透氣性,適應廣東濕熱氣候。

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深圳賽區執委會副主任劉蕾告訴記者,深圳市體育中心將承辦足球、羽毛球、射箭、飛鏢等七項賽事,是賽事最為密集的場館之一。截至目前,深圳賽區18個場館已全部通過驗收,賽事準備工作正有序推進。
「初步估算預計十五運會深圳賽區將接待超過1.8萬名運動員及裁判官。」劉蕾表示,對於深圳這座日均接待大量遊客和商務人士的城市而言,接待能力完全足以應對。
十五運期間,遇到熱門賽事,或有不少香港體育迷北上觀賽。針對香港觀眾赴深觀賽的便利性問題,劉蕾表示,深圳方面將根據賽事安排和觀眾實際需求,靈活優化服務措施。目前,皇崗口岸已實行24小時通關機制。此外,深圳還將依託「啟示即辦」「民意速辦」等機制,及時收集市民及遊客的意見建議,通過12345政務服務平台第一時間響應處理,必要時會向上匯報爭取更靈活的通關安排。

作為科技型城市,十五運中將有哪些智慧元素備受關注。劉蕾表示,深圳在場館的管理、安保、賽事運營都已接入城市級智慧系統。「指揮中心(MOC)實現所有賽場數據的集中調度,包括運動員抵離、住宿、賽事安排等。」她透露,深圳已有超過70家本地科技企業參與賽事服務,比如智慧機器人、智慧導航系統等。至於人形機器人將如何亮相?劉蕾笑言:「它一定會出現在賽事中,具體會以怎樣的方式登場,還是給大家留一點神秘感!」
評論